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蔡开坚 商不言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05:39 中国证券报

  

中捷股份董事长蔡开坚,是个典型的浙商,他在“缝纫机”上做出了大文章。

  20世纪80年代初期,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在浙江温州一带形成了一批小商品专业市场。像很多当地人一样,蔡开坚也是从小的商品开始。先做纽扣生意、给电熨斗厂家生产电熨斗把手、生产酸度计等等,哪个有市场就做哪个。

  后来,蔡开坚把目光锁定在与服装纺织业紧密相关的工业缝纫机上。“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穿衣打扮的需求,服装纺织业可以说是永不衰落的长青工业。要生产服装,就必须有生产服装的设备。既然服装纺织业是个长青工业,与之息息相关的缝制设备产业也是个永不衰落的长青工业。这样的产业值得全身心去投入,也一定能够做大做强。”

  1994年,蔡开坚创办了浙江中捷缝纫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8万元,经营范围为缝纫机、缝纫机配件制造。2001年8月,中捷的6位股东共同作为发起人,将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当时的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

  2004年7月15日,中捷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缝纫机行业第一,也是

中小企业板中的第一批公司。

  中捷股份上市时,蔡开坚和女儿蔡冰分别持有上市公司33.49%、11.16%的股份,位列第一、第二大股东。按照当时的发行价9.93元,蔡开坚的股份市值达2.86亿。

  2005年9月,中捷股份股改革后,蔡开坚所持股份缩减到总股本的26.96%。年底,蔡开坚分红上收益也有868万元。

  现在,蔡开坚最看重的有两点。一是企业的国际化。1998年初,中捷股份与全球第一家缝纫机制造商胜家公司合作,成为其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这是一次非常关键的合作,正是那次合作,触动了我们的国际化神经。我们既看到了差距,也感受到了压力,更产生了前进的动力,和胜家的合作,为中捷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天窗,同时也坚定了走国际化战略的信念。”

  2003年10月,中捷股份又与德国百福公司在上海成立了百福中捷公司,中捷股份拥有40%的股权。这次合作,让中捷的国际化之路又进一步。

  另一点也是很多家族企业遇到的问题,他希望能够打破家族企业的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避免任人唯亲。中捷股份进行了多次改革,形成了企业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逐步实现从传统经营模式向现代经营管理的转变。(王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