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李再春 挑战垄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05:39 中国证券报

  

本报实习记者 王婷

  海特高新董事长李再春花了14年时间,将这家民营的民航飞机维修企业,做到可与“国字头”飞机维修企业相媲美的地位。

  股改完成后,李再春拥有4632.63万股股份,占总股份的39.4%,若按当前该股均价9.23元计算,他的个人财富可达4.28亿元。加上他的两个儿子———海特高新总经理李刚、董事之一李飚手中各自持有的280.46万、359.9万股股份,李氏家族在这家上市公司中拥有的总市值就接近5亿。

  上一世纪90年代初航空维修市场放开时,海特高新即介入该领域。

  1992年10月,海特高新的前身四川海特高新技术公司成立。2000年9月,公司整体变更为海特高新,注册资本达5439.14万元。

  在企业的这段初创期,是李再春带领海特高新缩短与国外民航维修差距的时期。他坚信过去国内民航几乎所有的维修都送到国外去,周期长、费用高。海特高新如果能打破这种垄断格局,必然能找到独特的发展道路。

  2004年7月21日海特高新在中小板上市,募集资金2.64亿。海特高新也成为我国航空维修业首家实现上市的企业,被称为“航空维修第一股”。

  海特高新按照募资承诺,进行了

波音系列、空中客车系列等新型飞机机载设备维修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和航空辅助动力装置维修生产线开发技术改造的三个项目。

  同时,它还和西安翔宇科技合作,两者在国内飞机机载设备维修市场占有率分别为第一、第三。后者以在空客、波音新型飞机及飞机恒速系统的维修技术和市场在西北地区具有优势,与海特高新在波音传统型号飞机方面的优势恰好互补。

  在借助募集资金并逐步累积利润发展的同时,李再春也更为重视内部资产的合理调配,加强对旗下子公司的整合。

  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海特高新通过增资重组并收购天津翔宇,并与多家航空技术公司通过增资重组设立了合资公司,逐步踏入通用航空维修市场,开发航空机载设备维修之外的业务领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