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经济学人今年都在关注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02:53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1、吴敬琏:改革有四缺陷

  第一,从经济领域说,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如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制、国家垄断的基本经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等由于障碍重重而进展缓慢;第二,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法治环境迟迟未能建立;第三,政府必须提供的教育、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不但没有加强,相反有削弱的趋势;第四,与此相适应,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粗放增长方式也难以向集约增长方式转变。由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行政腐败等激发起来的社会矛盾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

  2、赵殿国:统筹考虑土地制度变革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它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也是最低的生活保障,但不是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要稳定农村,必须先稳定农村土地政策。日本实行了新的制度,就是特殊的农民养老制度,专门对老人用土地换保障的。如果老人把土地交出来,就能够享受政府补贴的特殊

养老金。我们农村的土地制度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需要从基本保障的角度改革这一制度安排。

  目前

养老保险制度有几个问题。第一个是认识问题,有人认为农民的社会保障是靠土地,政府不必承担农民养老保险的责任。这是错误的认识。第二是制度安排问题。现在农村养老不能再靠“养儿防老”的传统,应该依靠社区保障,重点是被征地的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对于广大农民工,完全可以由企业参与,近期内解决其社会保障问题。

  3、樊纲:大幅提高国民消费尚属奢望

  保持总需求各个部分的稳定增长,不是只强调消费的增长,出口、投资都需要平衡稳定地增长。这样一个比较平衡的政策符合现阶段中国的需要。GDP的35%-40%是资本形成,这样一种增长模式,恐怕在近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与其他一些国家的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阶段上的增长结构相比较,这也没什么特别之处。而直接把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美国当前的结构相比,进而指责中国,是错误的。

  4、孙立平:使腐败进入“可治理状态”。

  进入可治理状态本身不是解决问题,但却可以使解决问题成为可能。首先,是生产和销售的秩序,更具体说是销售环节中账目和票据管理制度。其次,是现金管理制度。在我国,大量交易通过现金进行,很难进行有效监控。如果有了这两个基础制度条件,(腐败行为)至少会在各种票据及银行记录上留下蛛丝马迹。这样,就会使无据可查变为有据可查,使不可治理状态进入可治理状态。

  5、秦晖:警惕“圈地饥渴症”

  要警惕“圈地饥渴症”与“贫民窟恐惧症”: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目的是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但在认识上要防止两种倾向。第一种认为,新农村建设实质上是促进农村消亡,加快城市化进程。第二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对前些年过分提倡城市化的纠偏,其实质是乡村复兴,用政府干预的方式把人才、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留在农村。如果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忽视了农民权益,城市不为农民提供“廉租房”,就很有可能产生类似西方城市化进程中的“贫民窟”现象。

  6、宋国青:中国投资率太低而非过热

  判断投资率高低的标准应该是投资回报率和利率之间的差距,也就是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差距,两者差距越大,说明投资赚钱的空间越广阔。通过去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真实情况是很高的投资回报率和较低的利率,照这个标准,中国的投资率不是过高,而是太低了。

  7、刘尚希:中央地方关系调整的关键在于“财权、事权与财力要匹配”

  在谈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时候,谈得更多的是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但不能作为一个原则来完善我们的分税制。完善税制要从三个要素考虑,一是事权,二是财权,三是财力。现在强调完善财政体制实际上是在事权、财权基本不动的情况,对财力这个要素进行调整。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财权、事权、财力三要素组合的确定性。要把这三要素基本上稳定下来,才能进一步缓解目前的状况。财政体制的完善,尤其是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完善,要根据各地的情况具体考虑。

  8、迟福林:准确把握社会矛盾变化是成功推进改革的基本前提

  目前,我国社会面临日益突出的两大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二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现行以经济总量为导向的中央与地方关系面临挑战。实现中央地方关系从“以经济总量为主导”向“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转变具有现实性、迫切性。

  9、中改院: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

  我国正处在从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社会过渡、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必须关注和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需求。现实情况表明,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呈全面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新阶段解决社会矛盾的内在要求。

  10、顾昕:只需很小成本就可以实现全民医保

  中国医改的方向就是全民医保。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节约改革成本。比如现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医保机构和中心,

卫生部有新型合作医疗服务体系,这些设备和人员都可以有效利用起来,没有必要另建一套。所以说其实只需要很小的成本,就可以实现全民医保。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