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2007 证券业迎来创新之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02:33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李剑锋

  发展与创新正在成为证券业的主基调。

  2006年,证券公司在经历了综合治理后,行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行业风险得到有效释放,在此基础上,集合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权证业务等券商创新业务的发展进行得如火如荼。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共有22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总规模已近300亿元,其中,偏股型集合理财产品11只,债券型与货币型集合理财产品11只,规范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正逐渐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投资力量。而在今年的牛市行情中,与基金相比,以东方红1号、光大阳光1号为代表的券商理财产品显示出了毫不逊色的投资能力。

  与此同时,券商资产证券化产品方兴未艾。今年以来,招商证券的华能澜沧江水电项目、广发证券的莞深高速项目、国泰君安的浦东建设BT项目、东方证券的远东租赁项目等一批创新产品,为中国证券市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券商盈利的多元化探索了新的道路。据专家预测,未来1至2年,券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可达到2000亿左右,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预计会达到每年2000亿。对于券商来说,如此巨大的市场,无疑也预示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不过,从总体上看,目前券商的盈利模式仍然较为单一,证券公司在做大做强的途径中,主要依靠的还是外延式扩张。据申银万国研究所对60家证券公司的统计显示,2006年中期,来自经纪业务的手续费收入依然高达56%,如果加上来自经纪业务的利差收入,经纪业务的收入比重将超过60%。排在收入占比第二位的是自营业务,2006年不少证券公司都出于风险控制的要求压缩了自营规模,但自营业务的收入贡献仍然较大。因此,虽然中报显示证券公司普遍盈利,且净利润有了非常大的涨幅,但这主要还是来源于市场行情和交易量的大幅上涨,证券公司“经纪+自营”的“靠天吃饭”盈利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创新业务对优质券商业绩的推动作用有望在2007年逐步显现。专家预计,证券公司的权证业务、集合

理财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明年将呈现爆发性增长,增速维持在30%以上。与此同时,随着融资融券、指数期货、备兑权证等相关业务的推出,证券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将逐步形成。

  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显示,近30年来,在证券市场变革以及佣金自由化的推动下,以资产管理、并购、资产证券化等为代表的创新业务飞速发展,并成为美国证券业持续增长的发动机。1980 年以来,美国证券业资产管理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8.7%,远高于经纪、投资和承销业务。业务创新不仅改变了券商的收入结构,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业务的盈利模式。

  而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看,股权分置改革的收官和新《证券法》实施在客观上为证券公司的业务拓展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制度空间。首先,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使得优质券商能够利用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市场丰富收入手段,对冲

股票市场波动风险;其次,权证、资产证券化、金融期货等金融产品创新将为券商提供稳定的低风险收益和套利机会;另外, 证券市场的制度变革,如融资融券、回转交易、做市商制度的实施,都将为优质券商提供稳定的收益来源。

  2007,券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将初现雏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