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股指上涨储蓄搬家,警惕居民"养命钱"成股市人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10:18 燕赵都市报

  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虽然目前仅仅是个信号

  12月20日,央行公布的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在股票、基金成为百姓热捧的投资对象的同时,一贯平稳的“教育”、“养老”和“防病、防失业或意外事故”等预防性储蓄动机首次大幅减少。

  一边是A股新增开户数剧增、失真的股指火爆上涨、沪深股市总市值突破8万亿元,一边是储蓄大规模搬家。这幅图景看起来很美,因为只要储蓄动机继续下降,居民储蓄搬家不止,“虚胖”的股指就会从一个山头爬到另一个更高的山头,市场参与者就会其乐融融,尽享牛市下的储蓄迁徙“盛宴”。然而,当居民储蓄,特别是“教育”、“养老”和“防病、防失业或意外事故”等预防性储蓄大举进入股市或基金市场后,我们就不能不警惕,持续入市的“养命钱”,将会在具备一定规模后异化为股市“人质”。也就是说,一旦股指出现严重泡沫化危情,管理层将会碍于老百姓“养命钱”的大幅缩水,担心引发社会不稳定,而在调控政策出台时投鼠忌器。

  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2001年以来的房地产大牛市,在给房地产商和投机客带来暴利的同时,巨额银行房贷却沦为房市“人质”。面对房贷“人质”,出于严厉调控可能会带来银行房贷呆坏账增加、诱发金融危机的担心,每一记房市调控“重拳”,都是坚决地高高举起,无奈地轻轻放下。房市利益链通过挟持银行房贷“人质”,有恃无恐地跟政策周旋。房地产市场越调控

房价越涨的怪现象,清楚地告诉管理层,只要房市“人质”在手,房价就易涨难跌。房市调控政策已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局。

  房地产市场的“人质事件”,值得股市记取

  储蓄分流,不是坏事。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是“十一五”期间我国重要的政策取向。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控制银行信贷增长、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猛增的背景下,居民储蓄分流有助于缓解银行经营压力,确保超大型企业股市融资顺利完成,让老百姓通过投资大盘蓝筹股或以此为组合的基金,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然而,居民储蓄特别是“教育”、“养老”和“防病、防失业或意外事故”等预防性储蓄,抗风险能力弱,经不起高风险市场的起落,其入市动机本就出于财富效应,“赚得亏不得”是这类资金的共同特点。这些资金在高位入市规模越大,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建设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就越非益事。

  经历过此前四五年房地产大牛市的洗礼,居民的投资和

理财意识已经今非昔比。在这个投资理财市场勃兴的时代,当房地产市场面临着更严厉的调控,后市走向难以判断时,千家万户的眼睛以及银行里的储蓄,都紧盯着屡创新高的股市和回报丰厚的基金。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A股新增开户数为285759户,较10月份的186792户增长53%,同比增幅达315.41%。进入12月份,A股新增开户数再次剧增,在截至19日的13个交易日中新增开户数就达到了315935户,比整个11月份的开户数还多。截至12月19日,今年A股新增开户数合计达280.87万户。而如此开户速度,不能不“感谢”股指虚涨的诱惑之功。面对“开户潮”后面滚滚流向市场的热钱,以及居民巨大的投资热情,作为管理层,既要摒弃以失真股指高低衡量市场冷热的简单化做法,防止股指泡沫假象影响资本市场做大的进程,悉心呵护来之不易的牛市,保护居民的投资积极性;又要不断加强投资者教育,特别是基金发行者对“基民”的教育,提高居民的风险意识。当然,金融机构也应通过创新,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人民币、
外汇理财
等风险级别不同的投资产品,避免更多老百姓“养命钱”盲目流入股市或基金市场。

  虽然预防性储蓄突然减少的信号,目前只是首次出现,未来的月份中,这些资金还会不会继续大规模入市,需要继续观察,但未雨绸缪是必要的。特别是,当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头疼的房地产市场时,警惕居民“养命钱”成股市“人质”,防止股市成为另一个越调越涨的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时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