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我国汽车零部件发起海外并购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05:40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吕强

  继万向实施海外并购之后,华翔等汽车零部件企业也传出海外并购消息。业内人士分析,汽车零部件行业将成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热点。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大趋势。” 天相投资行业研究员陈桥宁认为,本土优秀零部件企业主动出击,进行海外并购,直接面对国际市场,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海外并购大幕拉开

  万向、福耀、东风正在为竞购处于困境中的北美零部件企业德尔福,及福特旗下零部件部分业务忙的不可开交。与此同时,地处宁波象山的民营企业、世界汽配行业500强的华翔集团日前出资340万英镑(约合5195万元),将麦格纳集团旗下英帝尔公司全资子公司、一家具有85年历史的英国劳伦斯内饰件有限公司收入囊中。通过此次收购,华翔将借机成为凯迪拉克、标致

雪铁龙以及萨博等品牌的OEM供应商。

  “我国大多数零部件企业都在考虑出口或正在进行出口模式的尝试,而部分较大的零部件企业集团已经踏上了跨国并购的征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产业经济学博士后郭焱表示,以万向、福耀、华翔、东风为代表的我国零部件企业将收购目标瞄准了处于困境中的德尔福、伟世通以及其他欧美零部件企业,其目的是进入跨国零部件第一阵营,快速成为海外市场的OEM供应商。

  天相投资行业研究员王明存表示:“目前,开展海外并购和有海外并购意向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万向、华翔、福耀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民营企业,在相关领域已经营了较长时间,在所属细分产品领域具有一定的

竞争力。但对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海外并购还显得比较遥远。”

  郭焱也称,要使我国零部件企业成为海外市场并购的主力军,离不开我国

自主品牌企业的协同作战。当更多的我国自主创新的整车企业在国外投资建厂时,我国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出去并购国外零部件企业的日子就为时不远了。

  跨越壁垒的选择

  其实,透过当下红火和未来令人振奋的预期,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施海外并购也有着跨越壁垒的意味。

  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汽车业巨头到2007年前在低成本国家的零部件采购额累计将达500亿美元,其中70%计划瞄准中国。

  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沈宁吾表示,零部件行业千万不能只追求表面的风光:数量增长很快,但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出口附加值低,市场OEM比例低。

  亚新科集团全球销售与市场副总裁倪威也表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成本优势,同时还要有技术,没有技术只靠成本是得不到长远发展的。

  斯达肯称,中国企业目前正在努力出口,但是规模不大,质量也很难达到国际标准,产品出口到国外成熟市场比较困难,所以中国的汽车制造商需要通过并购海外企业获取更好的技术。

  除了技术壁垒,贸易壁垒也不能忽视。陈桥宁认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到海外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口受到国外诸多限制,包括各种贸易壁垒,要绕开这些限制,进行海外并购不失为一条捷径。

  出口经验很重要

  对那些即将走上海外并购之旅的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郭焱表示:“我国零部件企业在海外并购之前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尽量通过出口到某个目标国以获得经验,之后再考虑实施海外并购。”

  一项针对初次进行国外生产分支机构的相关研究表明,经营成功与否和前期的出口进入直接相关。在目标国建立分支机构如果没有早期的出口经验,成功概率较低。

  郭焱认为,与其它海外进入模式相比,企业从事海外并购需要准备投入更多的资金、管理和其它资源。这种更高的资源也意味着承担更高的风险。同时,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前做好投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准备远远多于出口或许可经营等进入模式。另外,海外并购还具有高的启动费用、较长的投资回报期,以及在失败或战略变化时撤资较困难等特点。

  此外倪威认为,海外并购和拓展海外市场,必须了解海外文化背景,否则极有可能造成矛盾。在并购谈判中,由于各自文化背景不同,导致谈判破裂的情况并不罕见。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将大有可为 CFP图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