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宝钢新角色:国际互动中的整合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 10:3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杨瑞法上海报道

  12月21日晚间,宝钢与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突然宣布,它们已达成2007年度首个铁矿石价格协议,双方同意,2007年铁矿石价格较2006年上涨9.5%。该协议价格可能成为2007年度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

  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宝钢在全球铁矿石2007年度谈判开始后的1个月左右时间内,就一举拿下首发定价权,这表明中国的谈判地位进一步提高,也体现了中国钢厂在全球价格谈判中的一种能力。

  然而,铁矿石价格连续3年上涨,反映出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仍然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作为中国钢铁企业领头羊的宝钢,如何带领中国企业尽快改变这种局面?

  与生俱来的选择

  从国外进口铁矿石,是宝钢与生俱来的选择。按照1978年的测算,相同品位的矿石,宝钢进口的到岸价只有中国自己产品价格的一半。为此宝钢在筹建时,就将矿石来源设计成了全部进口。此外,从国外进口铁矿石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节省我国有限的资源,将它留给子孙后代。

  因此,自诞生以来宝钢就是“吃”进口“粮”长大的。然而,宝钢的做法当时就曾引起过人们的担忧。早在筹建期的1980年,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共有4个代表团分4次对冶金部进行了质询。有代表尖锐地问:“宝钢的铁矿石能否获得长期供应?以后外国人卡我们脖子怎么办?”

  今天看来,代表们并非杞人忧天。20多年过去了,宝钢的年产量已从建厂设计时的600万吨增加到2000多万吨,并正向3000万吨目标迈进。中国则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的钢铁产量已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如今全球35%的铁矿石产出都流向了中国。在铁矿石供应上,外国人并没有卡我们的脖子——他们需要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但在铁矿石价格上,他们却撕去了往日友善的面罩。2005年和2006年,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的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了71.5%和19%。中国钢铁工业在打开国门后第一次感受到了沉重压力。

  未雨绸缪

  作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领头羊,宝钢早已未雨绸缪。2001年,也就是中国入世那一年,宝钢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角色开始进行转换——它在成为铁矿石采购者的同时,还要成为海外优质矿山的主人。换言之,它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5年来,宝钢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动作令人眼花缭乱。

  2001年5月13日,宝钢与巴西淡水河谷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签署《战略联盟意向书》、《合资矿山框架协议书》和《合作销售框架协议书》,双方决定各出资50%,合资组建具有年产600万吨优质铁矿石能力的宝华瑞矿山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宝钢又马不停蹄地筹备与澳大利亚力拓集团旗下哈默斯利公司缔结姻缘。2002年6月22日,宝钢与哈默斯利合资组建宝瑞吉矿山公司共同开发西澳帕拉伯杜地区铁矿项目协议在澳大利亚佩斯市签署,宝钢在合资公司中占46%的股份,合资规模为年产1000万吨成品矿,合资期限20年。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宝钢与世界上最具实力的3家铁矿石公司中的两家建立了合资企业,在澳大利亚和巴西拥有了自己的矿山。

  “谢企华很有远见。”“我的钢铁网”一位专家赞扬说,“与国际铁矿石巨头合资办矿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通过整合国际资源,保证我们的供应;另一方面,从合资公司获得的收益,可以部分抵消铁矿石价格上涨给宝钢带来的影响。”

  伴随着宝钢的脚步,近几年,武钢、马钢、攀钢、沙钢等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到海外去收购矿山或合资办矿。尽管目前这些矿石只占中国进口铁矿石总量的一部分,“但它打破了国际铁矿石巨头的垄断,增加了我们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砝码”。

  事实上,宝钢的脚步已经迈得更远。为了实现“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的目标,它不但与淡水河谷公司合资成立了宝华瑞矿业公司,还与淡水河谷公司就在巴西圣路易斯市合资组建薄板厂一事达成了协议。该项目的总投资超过15亿美元。“我们选择在巴西建合资钢厂,主要是因为那里有铁矿,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满足美国、加拿大等北美洲国家的市场需求。”谢企华说。

  掌握定价主动权

  2005年2月,一向风平浪静的国际铁矿石市场风云突变,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宣布将铁矿石的价格上涨71.5%。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随即跟进,但它要价更高。“必和必拓认为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运距比较短,运输成本低很多,想把铁矿石价格进一步提升。”

  当年4月15日,宝钢股份公司总经理艾宝俊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但由于以宝钢为首的国内大钢铁企业,在中国钢铁协会统一组织下进行了谈判,制定了一些战略和谈判方案,必和必拓最后同意维持过去三十年形成的价格机制,将铁矿石价格维持在71.5%的涨价幅度。”

  艾宝俊给记者算了一笔帐:铁矿石涨价71.5%,每吨铁矿石大约增加成本17美元左右,折合到每吨钢大概是200元人民币左右,“比例确实是蛮大的。”

  引人注目的是,这个涨价幅度是由以新日铁公司为代表的日本五大钢铁企业与淡水河谷公司率先达成的。按照国际行业惯例,中国钢铁企业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而据知情者透露,在新日铁与淡水河谷达成协议前,铁矿石巨头在谈判桌上给宝钢提的要求是涨价50%;再往前,行业分析普遍认为2005年度的铁矿石上涨幅度在35%至15%之间。

  新日铁与铁矿石巨头的协议背后是否潜藏着猫腻,人们不得而知,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新日铁以及与它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日本三井物产,从钢铁原料上涨中获取了巨大利润,受损害的却是中国钢铁企业。

  艾宝俊曾告诉记者:“据我所知,日本的企业在矿山的投资比例大约在45%左右。”这与宝钢等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矿山投资量显然不能同日而语。

  在整个澳大利亚铁矿,几乎到处都有三井的身影;在力拓旗下的两个矿山中,新日铁分别拥有10.5%和28.2%的股份。在巴西,共有22处铁矿,它们大部分为淡水河谷和MBR公司所拥有,而三井物产拥有淡水河谷母公司18.2%的股权和MRB控股公司CMM40%的股权;新日铁则拥有隶属于淡水河谷的NIBRASCO矿山中25.4%的股份。  

  在国际铁矿石市场起步不久的宝钢和中国钢铁企业如何应对目前的不利局面?在谈判中夺回“话语权”当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仅此还远远不够。国际铁矿石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我们完全可以发挥铁矿石需求量大的优势,换取铁矿石的定价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