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到底为谁扩大消费需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袁东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相比投资,消费变动率尤其是扩大性的变动理应更小,指望消费水平一夜间“大幅扩大”,要么根本不可能,要么就是拔苗助长。过去十年间年均消费增长率为 11.16%,今年可能高达14%。如此稳定的上升,怎么是“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以及“消费拖了经济增长后腿”呢?

  前几天有机会回厦门大学,同多位十几年没见的大学同学聚会,回忆青春往事,自然格外亲切。说得最有趣的一件事,是两位同学比赛吃方便面(1985年时的方便面还是农村子弟进城所见到的稀罕食品),结果各自吃了十几包方便面,赢输大家至今不忘,但影响更长久的是这两位同学此后一看到方便面就“反胃”,与之绝了缘。此谓“吃伤了”,亦即“过度消费”。

  由此我想,消费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根本特性是什么?近几年朝野上下热烈讨论的“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到底有多大空间?应以什么方式扩大?更重要的是,目前形势下,究竟是在为谁扩大?

  消费本是一个稳定递进甚至长期处于稳态的经济行为,这由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体验也可确知。比如,谁也不会“发神经”似地整天不断替换家中的基本家具吧?况且所有正常人几乎都有的“节俭”意识与习惯,加上消费文化的约束,谁也不会在基本消费满足后跳跃式地让自己的消费水平“翻跟头”,何况消费水平还绝对受制于收入水平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所以,消费相比于投资,其变动率尤其是扩大性的变动理应更小,指望消费水平一夜间“大幅扩大”,要么根本不可能,要么就是拔苗助长,造成类似我那两位同学对方便面“反胃”的后果。过去十多年来我国国内消费需求的变化实情有力地验证了这一点。

  中国公众过去十年间的年均消费增长率为 11.16%,而同期年均GDP的增长率为11.65%,而且相比于出口与投资的增长变动,消费增长表现出了明显的稳定性,今年消费增长更可能高达14%。如此稳定上升的公众消费,无论如何都算不上低,我是怎么也看不出“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以及“消费拖了经济增长后腿”。还要怎么“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凭什么得出“储蓄率过高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

  如果这些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不利也不完全符合基本经济学精神的论调,仅仅是美、欧、日政府以及由他们控制的国际机构与跨国公司在极力鼓吹,到也罢了,因为这是他们对中国政府施压而对其有利的一种“商业策略”或者说“经济计谋”,但国内某些官员与经济学者尤其是那些有一定话语影响力的“知名学者”,也跟在人家后面吹同一个调,我看,要么是被人家利用而“别有用心”,要么是愚钝无知。

  何以见得?因为,暂且不说国内消费需求扩大的空间有限,即使还有点空间,这里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为谁扩大消费需求”的问题。且看欧、美、日对我们这个“全球第四大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早就编布好的策略吧:一方面,从国会主席,到总统、部长,再到跨国公司的所谓“首席经济学家”以及那些科研院校的教授们,如走马灯似地在各种场合向中国政、商、学、媒体等他们能够想到的方方面面鼓吹、游说甚至施压,要求

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如能随其所愿,结果就是进口的大幅度增长与出口的大幅度下降,这对中国企业与民众来讲,是既丧失了境外市场,也拱手让出了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外资在“潜伏伺机”十多年后,近几年便开始猛劲“捕食”中国核心骨干企业,那些控股“合资”大多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意图是借“合资”达到独资目的,终止你的品牌与境内外市场销售网络,让其品牌与产品占领你原来的境内外市场;再一方面,则是同时利用为其服务的“经济理论”劝说中国应该“大幅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对此,我想问问那些跟在这些外国力量后面随声附和的“知名学者”与官员:扩大的“国内消费需求”最终消费了谁的产品?带动了谁的就业与经济增长?我想,凡是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恐怕都会明白答案。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本土经济政策应对,而一味满足欧美等国的要求,任其经济与商业策略大行其道,我们动用了各种政策工具与力量好不容易扩大的“国内消费需求”,将会主要消费进口的他国产品或外资控制生产的产品,也将主要是增加了他们的就业与经济增长。

  至此,我应该已回答了本文开篇提出的问题。此刻我想起了一位令上世纪50年代《纽约时报》大大惊讶的出现在朝鲜停战谈判桌上的“世界级中国经济学家”,他上世纪40年代以经济学与数学为专业求学于美国密西根大学,后又师从熊彼特教授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以《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为题的博士论文,迄今仍为其好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茵“赞不绝口”,他还“领导了中国恢复世界银行与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他就是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浦山(原名浦寿山)教授。我在此提起这位令人尊敬的教授,主要是因为这么一位学术背景显赫的堂堂正正的中国教授,生前却视那些被国内大多数人奉若圣明的“西方经济学”为“垃圾”。因此,还是那句话,经济学只能是“国民经济学”,这世界总有你我他之别,而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否则,就没有讨价还价的市场交易。如此说来,应当恢复经济学的“国民经济学”本性,还要恢复并强化“政治经济学”教育,更劝那些“知名学者”与官员们好好地再去学学“政治经济学”与“国民经济学”,下大力气为自己多补补“钙”,如此方能在这永远有“你我他之别”的极其现实与残酷竞争的世界上把握好方向,真正培育与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也才不至于连“为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问题都搞不清楚而令人“反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