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清欠不是贺岁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05:39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陈健健

  清欠一年来至今,一方面胜利大局已定,另一方面,近期接连有上市公司的清欠方案受到质疑———有人士指出,如今距离年底只剩最后不到10天,清欠年关之际,清欠质量更加值得关注。

  以某家具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大股东的清欠方案虽得到董事会通过,但却由于拟抵债资产盈利能力不强,存在权利瑕疵、与公司主营无关等原因受到独立财务顾问的质疑。无独有偶,另一家陷于某派系的上海公司也遇上了这么一遭:大股东在公司诉讼相逼之下,抛出了以评估价值不菲的铁矿探矿权来还债方案。在一片质疑声中,该探矿权不得不回炉重估。

  研究一下尚未完成清欠公司的处境,出现上述情况并不难理解。时至今日仍未完成清欠的公司,其占资方大多自身财务状况不佳,手头拮据得很,难以弥补占资窟窿;另一些公司则陷身派系黑洞,占资迟迟不得回笼。而此类公司大多自身问题也不少,对于部分公司来说,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恰为占资发生提供了最便利的通道。对上述公司来说,要想彻底解决问题,似乎只有实施重组。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短期内觅得合适婆家,又谈何容易?

  一没时间,二没现钱,占资方只好东一块、西一块地凑资产来还债。而在时间底线的硬性要求下,有关各方更倾向于追求速成的方法,难免重数量、轻质量,很容易出现以次充好、以少充多的情况。近日,不少上市公司纷纷赶在年底大限之前推出清欠计划。其中,以非上市公司主业的资产来清偿占资已经不是少数。

  清欠大任,不能含糊。一方面,未完成清欠的公司仍然要积极和各方沟通,寻求一切可能的创新办法;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则要加强对清欠方案的审核,尤其要注意以资抵债的方案是否可行,资产定价是否合理。

  清欠不是贺岁片。没有占资并不是清欠的终极目标,绝不能仅仅为了清欠而清欠。由于各上市公司的资质不同、情况各异,存在完不成清欠任务的公司也属自然。但与此同时,给予不能清欠者以应有的惩罚,亦属题中之意,也是上市公司和国内股市成长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