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香港创业板应更多面向内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5:47 中国证券报

  香港东英金融集团 张松岭

  在全球主要创业板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之时,香港创业板(GEM)却长期萎靡不振,不断有企业从中转出,甚至有人提出要撤销该板,使得香港GEM处于尴尬境地。

  香港交易所本月发表的2007-2009年度策略计划,展示了未来三年交易所的发展蓝图,“完成创业板检讨及相关市场发展”成为其16项主要任务的第一项。

  作为全球前10大证券市场的香港交易所,今年前11个月主板共有41家公司新上市,截至12月8日,主板上市公司总数为966家,今年以来平均每日成交320多亿港元,总市值已超过12万亿港元;而创业板今年以来仅有来自内地的6家公司新上市,上市公司总数为197家,比一年前还减少了5家,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仅为1.8亿港元,总市值约为840亿港元,为主板的0.7%。临近年末,恒生指数突破了历史高位达到19400余点,而创业板指数却在1100点附近长久徘徊。

  香港创业板在多个方面面临自身的挑战,如市场认同、流通性、成交量、市场规模等问题;同时还面临着横向挑战,如香港主板、内地

中小企业板、周边和海外二板市场的竞争。随着内地中小企业板的不断完善及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推进,内地企业面对境内外规则各异的各个二板市场无疑有了更多选择。

  现在,香港创业板面对的诸多问题中有些是结构问题,如缺乏主导性的优质企业;有些是市场问题,如初期市场过度投机,机构投资者并不关注,这是监管机构必须直面的;有些是策略问题,如处理与周边市场的竞争关系问题;有些是制度问题,如转板带走了市值、带走了交易量、带走了流通量。相比之下,全球最成熟的二板市场纳斯达克(Nasdaq)目前可与老牌的纽约

证券交易所(NYSE)相匹敌,微软、英特尔等公司始终不离不弃,同时,纳斯达克更将未来业务的触角伸得更远。

  针对香港创业板的问题,市场人士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包括引入庄家制、引入“升降级制”,甚至提出撤销GEM,现有公司转到主板和自然淘汰,不安排新股上市的极端意见。但这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达不到双赢的目的。

  目前看来,香港已成为内地企业海外融资的重要市场。且不说诸如神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巨型融资项目,仅看今年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全部是H股,就说明GEM发挥为内地优秀企业筹资作用还有很大潜力。GEM应该敏锐洞察国家宏观经济脉搏,紧密配合国家创新体制的

资本市场配套建设,为优秀的创新企业服务,并且在上市规则和上市后的监管上采取多种灵活形式,主动与内地有关部门沟通探讨两市未来的分工与合作模式,探索与内地中小企业板的接口。

  正如中银香港苏志欣研究员所说,“目前,配合国家发展推动香港转型升级已经成为香港社会的共识,国家创新战略与香港创业板发展的结合,是把这种共识付诸实践的有益尝试”。

  上市公司数目(个)上市公司总市值 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平均每日成交金额

  06年10月 05年10月06年10月 05年10月 06年10月05年10月06年10月05年10月

  香港主板 962915 113151 75413.6117.6282.42 371.78308.8

  香港创业板198202 781.96 704.85 3.953.491.720.88

  香港主板和创业板比较

  (亿港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