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做大做强国企错学日韩要误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5:0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吴木銮

  据媒体报道,国务院国资委日前首次明确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控制,并提出到2010年培育出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企改革”。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认为,根据国资委的最新部署,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这一领域国有资本总量增加、结构优化,一些重要骨干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笔者相信,在大型企业发展的英美模式与日韩模式选择中,我国的政府决策层已经偏向了后者。希望借助国家的力量扶持部分企业崛起,已成为一种主流的思想,其实,这种思想在近日热播的《大国崛起》已有相当程度的表露。主流观点认为,如果我国一旦有索尼、三星、现代等国际一流企业,那么在外交、经贸方面就更有话语决定权。

  深植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的英美经济模式是要求经济的发展基于两大力量,一是市场,二是法律。在法律和办事程序透明的前提下,市场在无需政府的干预下会自发调节。而日韩模式则在上述两大力量中,加入了国家协助的因素。他们在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对一些有前景的私有企业辅以政府的扶持,发展的速度令英美模式国家刮目相看。但值得注意的是,日韩模式仍然在四个方面与目前中国的战略完全不一样。

  第一,市场和法律的健全。市场和法律尤如初生的婴儿,如果用任何借口、任何理由去破坏,那么发育出来都是不正常的孩子。因此,法律透明和市场调节在日韩也是第一法则。

  第二,从各种上世纪九十年代对日韩现象研究来看,政府的介入通常完全是帮助性质的。比如他们的部委与电子企业合作开发某种先进技术,政府会发邀请给企业,但是企业愿意参加与否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意愿,没有外在力量的强制。对于开发出的成果,也是按市场法则来购买和使用。另外有一条很好的规则,产业的规划是由技术专家而不是官僚来制定的。因为他们知道官僚一旦寻租起来,结果就是拖延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

  第三,日韩政府在帮助企业过程中注重平等。那些电子企业、钢铁企业、汽车企业从来没有因为所有制之分而所得不同。而国资委如此明确地强调要培养这些电信、电力企业,恐怕犯了自己多种角色的混乱症状。如果国资委是非政府的普通的出资人,那也作罢。

  第四,日韩扶持的从来是外向型企业。这也是许多当前研究日韩经济的人士所忽视的一点。经常有一种论调认为,日本把一流的货品留给自己、出口给欧美,而给第三世界国家往往是二、三流产品。但是,我国这些受扶持的企业留给国内其实也只是挟着垄断的三流产品。况且国资委所称的这些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我坚信,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有可能获得国际上的一流

竞争力。原因就在于我们政府扶持的企业大多还躺在温床上,只在乎国内利润,哪还有意愿到国际市场上去拼搏呢?反过来看,倒是华为、中兴等企业值得尊敬和帮助。

  虽然国资委认为,“对于石化下游产品经营、电信增值服务等领域的中央企业,应加大改革重组力度,引入非公经济和外资,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但这仅是非常有限的一小部分。

  入世后中国正在加速国际化。在这种背景下还想靠传统计划时代的思路来指挥国有企业,其效率和公平都是值得怀疑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