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牛市奏响繁荣乐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5:0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成之

  2006年的中国证券市场,无疑是中国经济盛世华章中极具魅力的一篇。“回顾这一年的中国股市,用‘梦想照进现实’这个颇具哲理意味的影片名来形容最贴切不过。”江南金融研究所所长张志标深有感触地说。

  股指翻番牛市如火如荼

  进入2006年,中国股市演绎着如火如荼的牛市行情,市场之强劲出乎此前所有研究机构的预料。上证指数从年初的1100多点,到岁末已经改写了2245点历史高点记录。深成指也一举突破了9年前的高点,刷新了历史纪录。投资者一洗往日的萎靡,终于可以带着畅快的心情盘点一年的战果。

  截至12月18日,上证综合指数收盘2332点,比上年末上涨了101%,实现了指数翻番;深证成分指数收盘6393点,更是比上年末上涨了123%;12月18日深沪两市1400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7.7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了4.57万亿元,扣除掉今年上市的新股18日的市值2.33万亿元,再加上今年上市公司派出的现金红利约800亿元,2006年因为股价上涨而增长的市值约2.16万亿元。这可以算是1400多家上市公司2006年为大小股东们贡献的浮动收益。而截至12月18日,即便不考虑股改因素,年内涨幅超过100%的个股达到275只。

  除股指、市值、投资者收益外,还有多项纪录在2006年诞生。12月6日,深沪两市合计成交959.4亿元,创出历史天量;10月,全球第一大IPO工商银行成功发行并上市,至12月18日,工商银行市值已超过1.5万亿元;11月,嘉实策略增长基金一日内募集完成400亿元……

  与此同时,长期困扰中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难题得到了实质性解决。截至12月18日,两市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比已经超过95%。近170家上市公司的“大非”、“小非”已可进入市场,真正实现了全流通。中国股市正从繁荣走向成熟,逐渐将其成长的美好展现在投资者面前。

  规模倍增半年再造一个深市

  “当前的A股市场有三个显著的特征:规模化、机构化、全球化,这也是市场进入繁荣时期的基本特征。”平安证券研究所李先明概括道。截至12月18日,今年上市的新股总市值达到2.33万亿元,而深市总市值1.6万亿元,相当于半年时间再造了约一个半深圳市场。12月11日,天康生物成为了中小板第100家公司,自6月初中工国际重新打开IPO闸门,半年内中小板公司数也实现了翻番。不过,规模的急剧扩大并没有给市场带来困扰,股指不再像从前那样在扩容期呈现明显的“顶部特征”,而是稳步甚至加速上扬。“扩容猛如虎”的年代已经远去,“大扩容,大牛市”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同时,规模化不仅体现在市值的迅速扩张,投资品种数量、投资者群体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截至11月底,沪深开户数量达到近300万户;股票基金发行已超过3000亿份,超出过去5年的总和;社保、QFII、保险、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也有显著增长。

  机构主宰价值投资理念主导

  与市场规模急剧扩大相呼应的是,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机构化成为显著特征。截至12月18日,如果按国际市场标准,将上市公司的“大非”、“小非”也算作机构,则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有的股票市值已经超过了总市值的80%。而在二级市场上,基金、QFII、社保、券商等机构投资者成为了市场主宰,从资金规模到主流投资理念甚至到个股判断,市场唯机构马首是瞻。

  与此同时,随着机构投资者主宰地位的确立,他们所奉行的价值投资理念的地位日益稳固,而表现在股票价格结构上,则充分体现在蓝筹股溢价上。大盘蓝筹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龙头地位,一次又一次扮演了大盘冲关夺隘的先锋。而作为蓝筹板块的代表,金融指数和地产指数今年涨幅分别达到163%和167%,大大高于两市大盘涨幅;而作为蓝筹股的杰出代表,招商银行万科A今年的涨幅分别达到198%和240%,成为价值成长股的典范。而且,尽管它们已经有了巨大的涨幅,多数研究机构的观点仍然表明,在国家经济持续增长、

人民币升值、消费升级等大背景下,这类优质蓝筹股的长期成长空间依然很大。

  日益融合与全球市场同呼吸

  伴随着规模的扩张,机构投资者主导地位的确立,价值投资理念的风行,A股市场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关联也逐步增强,全球化的特征日益明显。上半年,有色金属股因为全球商品市场上有色金属价格狂涨而实现了行业指数5个月上涨194%的大牛市;到下半年,不管是银行、钢铁、通讯等板块、个股与香港市场的紧密联动,还是指数与美国、香港市场先后创出历史新高,都时刻提醒投资者,因为

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A股市场与全球资本市场的联系已经不容投资者忽视。而投资理念上我们也在向国际成熟股市靠拢,今年指数的波动、个股的轮动、股票价格的定位,都能看到国际市场的影子。市场一些主流板块,如消费类、资源类的股票,定价标准与国际成熟市场十分接近,市盈率也差不多。就证券市场的生命进程而言,显然我们正从意气风发的青涩少年走向成家立业的成年阶段。

  憧憬长牛天时地利人和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的道指还在1000点附近徘徊,而到了90年代末,道指已经冲过了10000点大关。“我相信我们的A股市场也进入了类似的黄金年代。这一代的投资者可以说是幸福的一代。”伴随中国股市15年的湖南知名市场人士邱立原如是说。

  一年时间收复了此前4年多熊市的失地,是什么样的力量造就了这个今年全球涨幅第一的市场?“天时、地利、人和。”平安证券研究所的李先明如此认为。他解释说,天时是我国整体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宏观环境以及流动性过剩的资金环境;地利是A股市场经过4年多的熊市后,股价已经到了跌无可跌非重估不可的境地,积蓄了强大的上涨内在冲动;人和是股市政策得力,从根本上消除了长期困扰市场的痼疾,制度创新爆发出巨大的溢价能量。进入新一轮牛市的A股市场更能体现资本市场的固有特性,并打上了整体经济腾飞的时代烙印。

  “A股市场再不是从前的那汪

天池浅水,在这样友好的市场因素配置下,谁能保证A股市场不会出现微软、IBM这样的大牛股,走出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大牛市呢?”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吴寿康对后市充满信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