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5:0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华泰证券在3年综合治理中高速成长引发的思考

  证券时报记者卢荣

  在过去3年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大潮中,券商格局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南方、大鹏等一批老牌大券商因为风险较大被清除出局,而原本处于第二梯队的一批中型券商如中信、广发则趁势崛起,并借机收购扩张,从而成为当前券商格局的中坚力量。

  而在这其中,有一个耀眼的明珠或许在前些年还没有被业内人士发现它的光芒,但今年却再也抵挡不住光辉的神采:从翻牌亚洲证券到控股联合证券、从入主长城伟业到设立香港分公司……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华泰证券的大事是一件接着一件,不仅让市场目不暇接,而且让市场真切感受到了一个正在迅速壮大的券业新星正在兴起。

  从一个区域性的中型券商到一个全国性的券商、从一个排名落后的证券公司到跻身券业的第一军团以及成长为证券控股集团的雏形,华泰证券的高速成长就像一个睡狮苏醒的故事一样,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它的实力和速度。

  那么什么东西让这个风格稳健的券商变得如此高调?什么原因让这位区域性的券商获得如此高速成长?从综合治理的层面来看,作为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当中升起的新星,华泰证券代表的是一个稳健规范、锐意进取的券商典范。多年的稳健经营不仅使其幸运地活了下来,而且在监管层“扶优限劣”的支持下,迅速得到扩张,并发展成为证券控股集团的雏形;从行业环境来看,中国的证券业环境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华泰证券的管理层正是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才响亮地提出打造“证券控股集团”的梦想和目标,提出了市场经济法则中除了“大鱼吃小鱼”还有“快鱼吃慢鱼”的生存法则。

  透视华泰证券高速成长背后的深层次内容,不仅可以让我们清晰看到一个区域性的中小券商成长为全国性综合性券商的发展路径,而且其成长背后的原因更是值得我们证券业思考。

  做强

  因此要强化危机意识。江苏的证券公司在综合治理的浪潮中,不仅获得了生存的权利,而且获得了发展机会,有的券商加快了从区域性券商向全国性券商的发展步伐。比如华泰证券先后收购了亚洲证券、联合证券和长城伟业期货公司,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信泰证券、南京证券等公司也通过收购兼并获得长足的发展。但是要更清醒地认识到证券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他认为,证券市场未来的整合将主要通过市场手段实现,未来国内券商资源将会进一步向优势券商集中。

  赵克志告诉记者,江苏省已经将“支持优质证券公司做大做强”列为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重点培育1-2家资信高、规模大,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证券金融机构,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证券大省,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赵克志表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江苏省下一步将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华泰证券等优质证券公司做大做强,通过上市融资、定向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加公积金和风险准备金等途径充实资本,完善资本补充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优质证券公司做优、做强、做大,推进行业融合和集约化发展;督促证券公司牢固确立合规经营理念,转换经营机制,巩固发展基础业务,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支持证券公司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前提下,开展产品、服务创新和业务拓展,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支持和鼓励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机构等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壮大我省资本市场规模,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做出积极贡献。

  商

  国际大环境下,中国混业经营已暗潮涌动、悄然逼近,银行、保险纷纷向证券渗透。但券商现有的营业网点、资本实力、客户资源等不能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相比。他们利用其网点多的优势,必然会争夺走一大批低端客户群。中国的证券行业正面临内外夹击的生存态势。

  第三,行业整合速度将加剧。目前18家创新类券商占有80%的市场份额,其中经纪业务占有了50%。美国证券业务80%主要集中前4大券商手中,未来国内券商资源也将会进一步向优势券商集中。公司收购亚洲证券、控股联合证券之后,市场份额虽有所上升,但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等指标有待进一步提高。

  思路篇:

  发展方向是证券控股集团

  记者: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吴万善:公司的发展方向已经很明确,那就是建立证券控股集团。对大型券商而言,证券控股集团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结构,既有利于各项业务的发展,又有利于风险的防范。

  公司相对控股南方基金管理公司45%的股权,该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目前在基金业位居首位;2004年,公司与美国国际集团合资组建了友邦华泰基金管理公司。2005年5月,公司托管了“亚洲证券”,并成功受让亚洲证券证券类资产;2006年7月,公司以7亿元持有联合证券70%的股权,成功控股联合证券;2006年7月,公司以49%的持股比例入股长城伟业期货经纪公司,一举成为长城伟业第一大股东。2006年8月,证监会批准公司以自有资金在香港设立华泰证券(香港)有限公司。至此,一个集证券、基金、期货、资产管理为一体的证券控股集团初现雏形。

  思考之一:综合治理给证券业做强带来什么

  如果说稳健经营让华泰证券获得了生存的可能,那么,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中“扶优限劣”的政策则让华泰证券获得了发展机遇。在综合治理当中,华泰证券与其他创新类券商一起承担起了风险类券商的处置重任。在此次综合治理中,一批区域性的中小券商通过重组托管收购了很多风险类券商的证券类资产,从而彻底改写了证券业的格局。

  2005年3月获批成为创新试点资格券商后,4月份就受证监会委托托管亚洲证券,并顺利成为亚洲证券证券类资产的受让方;今年7月又以7亿元持有联合证券70%的股权,成功控股联合证券;几乎同时,华泰证券又以49%的持股比例入股长城伟业期货经纪公司,一举成为长城伟业的第一大股东。今年8月,华泰证券以自有资金在香港设立华泰证券(香港)有限公司。短短几个月里,华泰证券的大事件不仅让市场目不暇接,而且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华泰证券在证监会综合治理中享受到的发展机遇。

  从华泰证券高速成长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证监会在综合治理中“扶优限劣”的政策导向:作为优质券商,华泰证券不仅借此实现营业网点规模的扩张,而且帮助其完成了证券控股集团的战略布局。据不完全统计,在综合治理中享受到政策优惠的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和海通证券在收购问题券商后的营业部数量均突破了100家,分别达到174、171、120和119家。这不仅使这批原本处于区域性的中小券商,一跃成为全国性的综合类券商,而且完成了其营业网点的初步布局。

  综合治理到底给证券业带来了什么?华泰证券高速成长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稳健经营的重要性,而且给公司的治理水平和风险控制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华泰证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三年综合治理最重要的是让证券公司认识到了自己的本原是为客户提供中介金融服务。在这样一个命题下,证券公司才开始明确什么东西不能做,什么东西可以做,混沌的思路此时才开始明朗。

  除获得快速扩张的机遇外,“扶优限劣”政策也使得华泰证券等创新试点券商在业务发展中受益不浅。集合理财、权证业务、资产证券化等让其它券商羡慕不已的业务创新幸运地降临到了创新类券商头上。一方面,这些创新业务使华泰证券获得了直接的收入,另一方面,这也使得华泰证券在业务创新上能够取得先发优势。这从今年上半年华泰证券5.28亿元的净利润构成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看到创新业务对这位券业新秀的贡献。

  思考之二:如何兼顾稳健低调与积极创新

  稳健低调与积极创新孰轻孰重,在证券业发展中确实是一个难题。积极创新一方面意味着领先一步抢占先机,另一方面意味着面临首吃螃蟹的风险;而低调不张扬意味着稳健经营,但却可能丧失很多发展的机会。

  在华泰证券15年的成长故事中,“高压线坚决不碰,违规的事坚决不做”的低调风格被很多人批评为“长期不作为”。但是大浪淘沙,当一批积极冒进的大券商典范轰然倒下的时候,华泰证券的低调似乎又多了一层新的含义“金融企业没有因为发展慢而倒闭,只有因为风险控制不到位而破产”。

  但稳健低调与创新进取也并不是完全相反的矛盾,在华泰证券稳健发展的成长故事中,也有很多首吃螃蟹的地方:华泰证券是业内最早开办网上证券交易业务的券商之一,率先推进集中交易,较早开发使用了综合客户服务管理系统(CRM);是上交所首只50ETF产品的主交易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做成了第一笔买断式国债回购交易;成功担任了湖北兴化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独立财务顾问和总协调人,这是第一个经证监会发审委重大重组审核委员会核准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项目。在上述一个个的第一当中,华泰证券也充分体现了创新的意识和优势。

  进入“后综合治理时代”,证券业环境和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过多地追求稳健保守,或许又将成为公司更上一个台阶的障碍。华泰证券董事长吴万善对此的看法是华泰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创新试点券商中抢先一步,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华泰证券的共识是,经过2至3年大规模的市场整合后,我国证券业应该形成综合性券商与特色型券商共存、以5到6家大型综合券商为主导的竞争格局。因此,即使是创新试点券商,也仅仅具备先发优势,但如果不有所作为,那么就失去了做强做大的机遇,就会被别的券商占领先机。市场经济的准则除了大鱼吃小鱼外,还有快鱼吃慢鱼。

  正是在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华泰证券开始树立起了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据悉,华泰就此提出,要把发展的观点作为公司文化建设的核心观点,上上下下,要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不管市场如何变化,要始终抓住发展这个中心,用发展来安排部署整体工作,用发展来评价决策正确与否。

  与此同时,华泰证券认识到,强调“加快发展”,并不是盲目的快,而是在充分的调研论证、风险可控基础上的加快发展,是在正确处理稳健经营和开拓进取关系上的加快发展。绝不容许以创新为借口去踏“红线”,以发展为借口去闯“禁区”,也绝不容许任何人因违规而玷污创新试点资格和公司声誉。

  思考之三:如何处理稳健经营与扩张的矛盾

  作为江苏券商的代表,华泰证券一直以来都将稳健经营摆在任何事情的首位,低调不张扬成为其最显著的市场形象。但是,市场各方在今年感受到了华泰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华泰证券今年大张旗鼓,动作频频,先是控股联合证券,然后入主长城伟业期货经纪公司,最近则是在香港设立华泰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显然,华泰证券的高调收购与其之前低调不张扬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发生如此巨大转变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在处理稳健规范和快速扩张的关系上,华泰证券又能给业界什么启示呢?

  华泰证券有关负责人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公司的低调风格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之所以华泰证券今年会快速扩张,这其实是华泰在长期发展战略中水到渠成的部分。如果说华泰证券近期的发展势头迅猛,那么,这其实也是华泰长期以来稳健经营下的厚积薄发。

  事实上,作为一个江苏券商的代表,华泰证券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江苏的地域文化和股东的监管理念的共同影响,这使得其形成了“高效、诚信、稳健、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保持了低调不张扬的经营风格。一个客观事实是,华泰证券成立15年以来,部分业务在业内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多年来在业内名列前茅,资产质量一直较为优良,在中国证监会2001年首次披露的“没有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净资本符合要求”的证券公司名单中,华泰证券名列其中。回头看来,低调不张扬的指导思想虽然让华泰证券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发展中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是,却因此避免了南方证券、大鹏证券在高风险冲击下轰然倒塌的命运,真正实现了“剩者为王”。

  就像华泰证券党委书记潘剑秋所讲的那样,华泰证券成立15年来,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风雨雨,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极为困难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坚持稳健经营、规范管理的原则,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当相当多券商面临困境的时候,华泰却在一心一意谋发展,而且发展的步伐还在不断加快,在全国诸多券商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创新试点资格。显然,这是华泰证券长期坚持“规范稳健”的结果。因此,“稳健”让华泰证券获得了生存的权利,也让华泰证券获得了先人一步的领先优势。

  当机遇来临的时候,华泰证券又及时出击,这使得其快速发展成为了可能。华泰证券董事长吴万善就曾经表示,在证券市场面临艰难环境时,公司能够经受住证券市场风风雨雨的考验,在证券市场行情变好时,又能把握住机遇,加快发展。

  回顾华泰证券这些年的历程,华泰证券“由守转攻”的风格转变主要发生在获批创新试点资格之后。拿到创新试点资格之后,华泰证券管理层对证券业环境和格局的判断顺势发生了很大转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华泰证券的高速成长正是其领导班子审视度势的结果,对行业变化准确把握的结果。获批创新试点资格之后,华泰证券管理层认为证券业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须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抓住机会做大做强。因此在这样的观念转变下,华泰证券的发展速度明显提升。

  收购证券公司、参股期货公司,的确是华泰证券早年就确定下来的战略,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迫不断推迟。在创新试点资格获批之后,各项业务进程就明显提速。因而有业界人士开玩笑说,华泰证券是用2-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此前2-3年的工作。

  如何处理稳健经营和发展扩张的关系,华泰证券的故事告诉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要克制住扩张的冲动,稳健经营永远是第一位;在行业转暖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就不能错过任何一次发展的机会。“有紧有松,有快有慢,的确考验公司管理层的政治智慧和行业判断能力。”某创新类券商负责人评价到。

  思考之四:证券控股集团有多大必要性

  在华泰证券2006-2010年的五年发展战略纲要中,已经将致力于建立由各种专业化证券金融服务子公司组成的证券控股集团的目标明确写入公司的愿景和使命当中。目前华泰证券相对控股了南方基金(45%)、参股设立了友邦华泰基金管理公司(49%)、控股了联合证券(70%)、收购了长城伟业期货公司(49%),设立了香港分公司,搭建了一个涵盖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证券公司的证券控股集团。在华泰目前的金融版图中,惟独缺少银行和保险了。

  打造证券控股集团成为了华泰证券一个长远的目标和发展的动力。除了华泰证券,我们了解到,目前很多优质券商都相继提出了证券控股集团的梦想和目标。海通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以及即将诞生的银河证券等都提出了或者明确表示了打造证券控股集团的梦想和目标。那么证券控股集团会否成为证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证券控股集团的建设对证券公司的发展又到底有多大的好处?

  某创新类券商总裁对记者表示,证券控股集团是未来几年证券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认为,组建证券控股集团不仅是提升资本规模和实力,改善券商赢利模式、打造证券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巨头挑战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和一体化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它能使金融机构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随着《金融服务现代法案》在1999年11月的颁布,美林、摩根士坦利等以证券控股为主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在不断的兼并重组中逐渐走向成熟。他们的成功运作为我们的证券公司展示了努力的方向———证券控股集团。

  而且,为了应对内外竞争的压力,证券公司不仅需要扩大规模,更需要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不仅扩充资本实力,同时具备在业务和服务多元化方面的优势,也才能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是证券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样的条件下,组建证券控股集团,凭借高效的管理构架和完善的母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而获取一体化经营的优势就成为一种适宜的选择。

  但也有券商负责人指出,组建证券控股集团与公司的发展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换句话说,证券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相关业务的协同效应,自然会产生证券控股集团的业态,但并不代表完成了证券控股集团的战略框架,公司的发展就一定能迅猛提高,相反相关子公司的防火墙制度如果不完善、出现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证券公司的危机或将放大。

  回到华泰证券的发展上,证券控股集团的梦想和目标成为华泰证券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这个梦想和目标为华泰证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鼓舞了士气,确实为华泰证券的高速成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战略部署还不能完全代表华泰证券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华泰证券的发展仍然需要尽快让各项业务平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公司各项业务的盈利能力。因为证券公司的发展核心竞争力仍然在于建立起以客户服务为导向的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