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将华泰证券打造为国内一流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5:0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访华泰证券董事长吴万善

  证券时报记者马良

  有人把今年以来华泰证券的高调扩张比喻为一头睡狮的苏醒,也有人把它比喻成一匹脱开缰绳的骏马开始飞奔......无论比喻成什么,充分说明的是华泰证券的高速成长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和惊诧。

  素来“低调不张扬”的华泰证券为何会变得“咄咄逼人”?素来信奉“稳健规范”的华泰证券为何会一下子变得“来势凶猛”?华泰证券高调扩张的背后潜藏着公司怎样的战略意图?下一步华泰证券还将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华泰证券董事长吴万善。

  转型篇:

  准确判断形势及时进行战略调整

  记者:今年以来,公司动作濒濒,迅猛扩张的高调收购与其之前稳健低调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发生如此巨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吴万善:华泰今年以来确实做了几件大事情,先是控股联合证券,然后入主

长城伟业期货经纪公司,接着在香港设立华泰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但这依然没有改变我们“稳健不张扬”的风格。

  公司高速发展或者今年以来动作濒濒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公司多年来稳健经营积累了发展的基础。近两年,多家问题券商被托管或关闭,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历史问题清理不力,委托

理财规模大到难以控制的地步。我们在敏锐意识到市场问题的时候,对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得比较彻底,得以轻装上阵。如当年的国债回购、委托理财,但我们态度坚决,清理迅速、到位。此外,虽然我们的营业部也出过一些问题,但属于局部的、个别的现象。总体来说,我们管理比较规范,控制住了大的风险,避免了大的问题。

  其次准确判断了券业发展的形势,及时进行了战略调整。在2001年之前,公司一直给予股东较高的股利回报,回报率基本上在20%至30%之间,企业对参与我们的增资扩股很感兴趣,公司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跨越幅度较大的增扩。应该说,在证券公司第一波增资扩股的浪潮中,我们的步子相对于其他券商而言迈得较小,给予了股东较高的回报;但在第二波增资扩股的浪潮中,我们的资本金从8.5亿迅速增加到22亿,比大多数券商走得更快一些,而且时机掌握得更好一些。现在回头看,这一步走得非常关键。这四年的调整期,我们能够走得比较稳,比较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这次增资,增强了公司的资本实力,提高了有效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经验篇:

  团结、稳健、创新

  是公司发展的三件法宝

  记者:华泰证券高速成长的经验是什么?

  吴万善:总结华泰证券十五年的发展经历,特别是近年来,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下,公司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谋求了发展,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最主要的因素有:

  一是有一个稳定、团结的领导班子。目前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公司创建时的“元老”,对公司经营管理情况非常熟悉,互相之间非常了解,工作中能够团结协作,紧密配合。领导班子的稳定、团结,保障了公司文化的传承、管理风格的稳定和经营理念的延续。此外拥有一支忠诚度高、业务能力强的员工队伍。

  二是稳健的经营。公司长期秉承“高效、诚信、稳健、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严格管理、审慎经营、规范运作,始终保持稳定持续发展势头。公司和新生的中国证券市场一起成长、发展和壮大,经受住了证券市场风风雨雨的考验。

  三是坚持创新。创新是我们工作永远的重中之重,是公司发展的灵魂。公司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把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动力,以创新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突破口,从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再上升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使我们在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中始终保持了不断超越的竞争态势。

  现实篇:

  华泰仍处于券业转型的初级阶段

  记者:华泰证券如何看待自己在券业当中的地位?

  吴万善:华泰证券近年来公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一流券商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有差距,特别是与国际一流券商相比,华泰证券的发展仍处于券业转型的初级阶段。

  首先,随着加入WTO后过渡期结束日期的临近,外资金融机构将大举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多样化的服务,将对我国券商造成很大的冲击。可以坦率地说,国内券商在投行、资产管理等高端客户市场上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第二,混业经营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混业经营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