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没有制度创新“黄金十年”将成一厢情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张仕元

  “黄金十年”的讨论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我觉得,当我们在憧憬未来的发展时,应该多思考一些制度创新方面的问题,这也许才是我们打造“黄金十年”应该具备的认识。

  中国的发展需要吸收全人类的成果,他国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借鉴———制度与资本是国家崛起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从股改的成功到资本市场信心的恢复,似乎我们看到了崛起的基础,所以市场也就有了“黄金十年”的呼声。但中国经济 毕竟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果陶醉在“黄金十年”的影子中而不面对这些问题,那么所谓的崛起将成为一厢情愿。

  资本市场在经济崛起中的作用怎么形容都不过分,如果从“黄金十年”的角度看,目前的市场可能真的是牛市的初级阶段,但如果资本市场建设不注重制度建设,不加以规范,一炒了之,像前几年一样成为一个投机的场所,那么牛市可能就已经快见顶了。

  无论什么样的市场,都是以公司的盈利增长为基础的,资本市场的功能也是基于这个基础。筹资、定价与资本配置的目的是让资金流向最具盈利前景的项目,从而给投资者以更多的回报。但在信息不对称的经济活动中,投资者永远是处于不利地位的,没有约束的市场必然会给投机者以更多的诱惑来采取行动欺骗投资者,从而使市场再度遭受打击。

  对于市场建设,笔者以为首先应该严格管理,打击欺诈行为、惩罚恶意圈钱行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是我们金融改革的方向,但不能说直接融资就可以避免银行贷款形成的那些呆坏账。如果不严格规范,直接融资市场形成几千亿呆坏账不是不可能,以往16年的证券市场融资,形成的呆坏账应该不是一个小数,否则,现在的市场早就上3000点了。

  其次,要加强公司治理,形成诚信的资本市场。《大国崛起》第二集中有一个故事: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看着8个同伴死去也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甘愿忍受8个多月的漫长冬季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委托人手中。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也成就了荷兰的辉煌。中国的资本市场需要这种精神,只有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的上市公司能够承载投资者的无限信任了,市场才会具备持续增长的基础。

  第三,要培育成熟的投资者。制度是刚性的、监管的上层建筑也不是面面俱到的,如果我们的投资者不成熟,没有自我维权意识,我们的中介机构不能尽职尽责,好人不能及时“举手”,那么市场照样会出现漏洞,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失。新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已经赋予我们普通投资者许多权力,但如果我们的投资者不能熟悉并运用这些法律手段,自觉维护自身权益,那么市场依然会出现冒险者。市场就会出现虚高定价、资源配置就会出现偏离。

  市场的增长是以盈利增长为基础的,今年市场的持续向上应该与今年利润持续增长密切相关,今年1至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6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1%,如果我们以后还能够延续这种趋势,那么市场就难言其顶。但今年利润增长受价格因素影响很大,如金属价格、

原油价格等。商品价格有涨就有落,我们更希望看到上市公司通过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促使利润增加,这样才能使企业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我们的经济、我们的企业已经融入全球市场,利用全球的财力、人力、物力发展经济,利用全人类的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经济与社会制度,保障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唯一不应该做的是看别人脸色。全球流动性过剩是好事,但如果不加以规范,可能就变成坏事。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就像华尔街一样,但前提是我们要有这种思想准备,有这种制度准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