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中方大让步 明年铜冶炼盈利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制图 郭晨凯□本报记者 徐虞利

  由于铜冶炼产能扩张超过铜矿供应增长,矿业巨头大幅下调了2007年铜精矿加工费。中国的铜冶炼企业明年盈利越发困难。

  昨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中方与国外铜精矿供应商就2007年度加工费的谈判已经结束,中国主要冶炼企业接受了如下结果:铜精矿加工费降至60美元/吨,精炼费降至6美分/磅,同比下降33%,原有的价格分享参与条款被取消,但在付款期上有所优惠。“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对国内铜冶炼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这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秘书长尚福山在听到国际铜冶炼加工费谈判结果时说出的第一句话。

  取消价格分享条款

  据悉,此次谈判由CSPT(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与必和必拓公司为主的国外铜精矿供应商进行。CSPT则由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和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和烟台鹏晖铜业公司组成。2005年CSPT成员企业电解铜产量169.7万吨,占当年全国电解铜总产量的66.7%,进口铜精矿314万吨,占当年全国总进口量的77.5%。

  据知情人士透露,最终中方在谈判中作了较大让步,其结果是铜精矿加工费从今年的90美元/吨降至60美元/吨,精炼费从9美分/磅降至6美分/磅,原有的价格分享参与条款被取消。接受此次谈判结果的主要企业可能并非所有CSPT成员,而接受该结果的企业会在付款期方面有所优惠。

  上述结果最大的让步是中方答应取消“价格分享条款”。业内人士指出,价格分享条款就是说如果市场上铜价上涨,价格参与条款可使冶炼企业分享供应商的利益。比如铜价升至基准价格(当前的协议价格为每磅90美分,约合每吨1984美元)之上,除加工精炼费外,冶炼企业还可收到附加费。而今年国内冶炼商在加工上基本持平不赚钱,而利润主要来源靠该条款分享利益。

  冶炼产能扩张过快

  必和必拓公司18日声称,铜精矿市场2007年和2008年仍将出现产量缺口,原因是冶炼产能增加超越铜矿供应增长,促使铜精矿加工费下降。该公司CEO古德伊尔(Charles Chip' Goodyear)11月称,印度和中国的新建冶炼企业推动铜精矿加工费下降,原因是矿业公司增产速度不足以满足需求。自2006年中期以来,中国铜产品生产和消耗量不断增长。

  一家国际权威研究机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目前由于铜在全球各地库存较低,中国库存也处于历史低位,生产厂家和冶炼企业也是以消耗库存为主,现在已到了极限,明年这些买家都会回到市场采购,除了生产还需要储备,在这种情况下供需还是不平衡,供应方的强势才会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

  该分析师认为,按目前协议价格,中国冶炼企业尤其是以进口铜精矿为原料的企业明年将出现亏损,以云南铜业集团为例,其测算的加工成本是不低于90美元/吨,而国内冶炼企业成本相差并不多,冶炼企业将处于更为艰难的境地,明年经营持平已经不错。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秘书长尚福山分析,对于接受这一谈判结果的企业可能主要以拥有矿山的企业为主,单纯的冶炼企业恐怕难以接受,他们将会向秘鲁等二线铜精矿供应国寻找出路。业内人士表示,另有相当部分企业寻找多元化供矿渠道,可以不完全依赖目前的低价位,但由于目前国际价格大方向已定,最终定价也不会太高。

  铜冶炼费谈判机制或需完善

  国际铜冶炼加工费谈判以中方让步终结,近两年来,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谈判上鲜有利好消息传出。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国际铜冶炼加工费的谈判机制尚不够完善,目前企业对企业的谈判样板并不见得好。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铜冶炼行业很强大,但行业的集中度和垄断性远远不如国外公司,与国外巨头硬碰硬将永远是“弱势群体”,国内的大企业与国外巨头的差距很明显,即使八大铜企联合的力量也不够强大。

  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八大主要铜企联合谈判的形势还是比较松散,在谈判过程中也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这些企业并不是一个整体,各自有企业的利益和特殊形势存在,比如在自有矿山供给程度的不同、生产成本的高低以及其他等等利益诉求在谈判中都会出现一些偏差和分歧,无法全部兼顾。

  今年年中,国内八大铜企曾提出联合减产以谋求较高的加工费,但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透明度不高,也没有相关的信息发布。有分析师表示,部分企业看到铜价在高位有利可图,甚至积极增产,从而打乱了我方的计划。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八家联合较好可能有更好的结果,虽然外方很强大,但中方内部原因在这里起了较大作用,也可以考虑行业协会出面来做大量的工作。(徐虞利)

  专家呼吁铜冶炼企业减产

  □本报记者 徐虞利

  昨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秘书长尚福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铜冶炼加工费价格下降的谈判结果,为一些积极进入铜冶炼行业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对新上项目一定要谨慎再谨慎,行业内企业也要运用多种手段来尽量克服困难。

  目前,我国有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18个,建设总产能约205万吨,是2004年全国产能的1.3倍,2007年底我国将形成近370万吨的新冶炼能力。而目前国内铜矿自给率仅为30%左右。尚福山表示,目前的结果可能使整个铜冶炼行业对近期的发展丧失信心,协会呼吁各地不要再新上项目。

  尚福山建议国内企业可以采取减产的做法来应对,不用“自己亏损给人打工”,新增产能尽量少投产,同时加大利用废铜生产电解铜的力度,减少矿料的消耗。

  业内专家分析,将铜冶炼向下游的精加工延伸,以高附加值产品的利润对上游损失进行弥补也是一个重要手段,国内的江西铜业集团就较为典型,该公司也在建立再生资源基地,挖掘废铜和尾矿,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对冶炼企业都是一个重要课题。而且,现阶段废铜的利用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从运行周期看,国内很多报废相关装备设备内提出的废铜量比较大。

  虽然今年国产铜精矿也在增产,从去年的60万吨增长到今年的90万吨左右,但仍赶不上冶炼产能的增长。

  江铜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明年该公司精铜产能将扩大到70万吨/年,除自有矿山(自给率国内最高)外,约40%左右的铜矿需要进口,另一部分从国内其他矿山收购,进口矿加工价格的变化将产生何种影响还无法判断,因为有成本边际效应等因素,需要通过财务测算得出结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