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欧元区对华贸易逆差激增 专家吁双方放眼长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朱周良

  欧盟统计局昨日公布,欧元区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在今年前9个月中继续大幅增长,增幅达19%。有海外媒体称,最新贸易数据势必促使欧洲发起针对人民币的新一轮升值压力。

  前9个月双边逆差634亿欧元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到9月份,欧元区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634亿欧元(约合830亿美元)。按照欧盟的口径,中国今年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元区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今年前9个月,中 国对欧元区出口增长20%,达到1015亿欧元,超过了美国对欧元区944亿欧元的出口,仅次于英国对欧元区的1230亿欧元。

  西方媒体称,日益扩大的双边贸易缺口,可能再度引发欧洲领导人对于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本月1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表示,“
汇率
方面的失衡问题”将是明年G8会议探讨的一大话题,德国明年是该会议的主席国。

  “压力是肯定会有的,”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的戴炳然教授对记者说,“但欧洲并不像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并不是一个大问题。”

  戴炳然说,总体来看,欧元区的对外贸易其实是平衡的。欧盟统计局昨日公布,欧元区10月份再度实现贸易顺差,进出口均有大幅增长。10月份欧元区贸易顺差为24亿欧元,远高于2005年10月份的1亿欧元,也超过了经济学家预期的10亿欧元。9月份修正后的贸易顺差为21亿欧元,此前公布的数据为20亿欧元。

  从主要国家来看,今年前9个月,欧元区对英国的贸易顺差为369亿欧元,而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则为530亿欧元。

  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欧元区10月份贸易顺差为17亿欧元,低于9月份的24亿欧元。10月份出口总额增至1276亿欧元,9月份为1205亿欧元;进口总额增至1251亿欧元,9月份为1183欧元。

  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欧元区10月份出口额与前一个月持平,9月份增长4.5%;进口额较此前一个月增长0.6%,9月份为下降1.7%。

  中欧贸易应着眼长远利益

  专家指出,从欧洲方面来讲,炒作对华逆差更多是从社会问题角度出发,因为中国相对具有竞争力的中低端制成品会冲击到欧盟的一些落后产业,进而影响到部分就业。

  不过,“欧洲的消费者却是中国商品的最大受益者,”戴炳然说。他指出,欧元区对华贸易逆差主要还是因其自身的结构问题而起,即便减少或者不从中国进口,欧元区也得从别的国家进口这些商品。况且不少欧洲的经销商都倾向于进口价廉物美的中国货。

  专家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现类似对部分产业造成冲击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必须着眼长远,立足更长期的利益来考虑双边经贸发展,而不是动辄挥舞制裁大棒。

  “当然,从中国来说,尽管逆差不都是我们的责任,但我们也应该有意识地自我克制,毕竟开辟这样一块市场不容易,不能轻易就丢掉。”戴炳然说。

  以中国鞋在欧洲遭遇反倾销为例,这样的事情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但对于欧洲的经销商和广大消费者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噩耗。

  欧元区三季经济增速放缓

  欧盟委员会周一表示,欧元区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至0.5%,前一个季度该地区经济增速曾创下0.9%的六年高点。

  欧盟委员会表示,造成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是美国经济放缓、美元贬值以及德国计划提高

增值税所带来的影响。

  欧盟认为,近期欧元对美元的大幅上扬不会冲击欧洲的出口商,也不会加剧全球经济失衡问题。

  欧盟委员会的分析结果指出,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欧元区的影响应该是有限的。欧盟人士称,美国经济放缓主要源于国内因素,而欧元区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区内需求,这意味着欧元区经济扩张具有自身可持续性。因此,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有望保持强劲。(朱周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