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粮食供需偏紧态势将长期存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 04:3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表示粮食供需偏紧态势将长期存在

  证券时报记者郑晓波

  本报讯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昨日就《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答记者问时表示,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供求结构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趋于增强。他说,近20年来,品种间、区域性的粮食供求结构失衡已成为粮食供求矛盾的主要特征。

  张宝文说,虽然目前粮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产不足需的态势依然存在,国家粮食安全仍存在隐忧。2005年耕地保有量人均仅1.4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农业用水每年缺口达300亿立方米。今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耕地和水资源的紧缺将使粮食供给在较长时间内面临着着资源相对不足的压力。

  与此同时,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粮食进口量的细微变化就可能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我国粮食进口国内需求量的1%,就相当于国际粮食贸易量的2%,我国粮食进口存在着明显的“大国效应”,我国在粮食安全战略上必须坚持基本立足国内保障供给的方针。

  张宝文认为,今后我国粮食供求格局中,供求结构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趋于增强。目前我国粮食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在:在品种上往往反映在稻谷供求变化和价格波动方面;在区域上则主要反映在粮食主销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从消费结构看,农村口粮消费在较长时期内仍会占较大比重。

  张宝文还表示,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目前我国的产需自给率大体在97%左右,从长远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制约和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很大。就品种来看,玉米产需基本平衡,小麦、水稻供求偏紧,大豆存在较大缺口,薯类生产增长较快。

  对此,张宝文表示,要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今后粮食生产的发展必须重在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质量,在确保口粮供给的前提下,注重解决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并要适应粮食生产区域重心的变化,科学谋划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布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