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高油价下的改革思维:油源即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 05:43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林威

  商务部前日正式公布《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正式确立了油源优先的原则,一年多的讨论和争议尘埃落定。

  争论的焦点在于成品油批发商资格的认定,其中焦点中的焦点———批发企业需要带若干座零售加油站的设想———终于在正式法规中被抛弃。

  取而代之的主要门槛是成品油的油源以及接卸成品油的相关配套设施。

  民营石油批发企业长期以来饱受油源短缺之苦,其主要精力就是成品油油源的取得。

  《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明确了批发企业的主业:专注于成品油油源的取得、巩固和拓张,而不是再浪费时间和金钱去寻思其零售网络的建立。

  这样一来,一个从成品油油源自上而下的价值链条就可以形成,石油批发企业专注于油源,石油零售专注于服务。

  民营石油企业的健康生存,不仅是国内石油市场机制形成的重要促成条件,也体现“藏油于民”的战略思路调整。因为民企拥有石油储备,可以使民企获取合法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降低国家石油储备成本。

  油源价值的突出,彰显中国石油市场的改革具有鲜明的高油价下

能源安全保障的思维。

  事实上,油源价值的凸显不仅包括成品油,也包括炼油原料原油。

  在国家发改委的炼油中长期规划中,新建的炼油企业(成品油生产商)也必须保证有原料供应。

  从这点出发,中国新建炼油的模式已经是以油源为龙头的一体化设计:油源+炼厂+批发+

加油站

  所以,今后几年来自中东和俄罗斯产油国的势力将不可避免地代替跨国石油公司在这个领域的影响。过去几十年跨国石油公司所输入的是“资金+技术”的模式。

  “炼厂+批发”的规定也惠及现有的小炼油企业。新办法规定:拥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0万吨以上、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的汽油和

柴油年生产量在50万吨以上的炼油企业可以取得批发资格。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