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Chindia:同一个梦的不同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 17:42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中印两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动力,使两国在投资和消费的政策取向上截然不同。印度资金缺乏,反而造成企业资金回报高于中国

  本刊记者 朱晓瑾/文

  去年8月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篇文章《CHINDIA的崛起》,使“Chindia”一词流行全球,将中印两个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的大国联系到一起。今年11月下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结束了包括印度在内的四国访问,凸现了“Chindia”的重要关系。

  11月27日,刚刚从印度回来的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董事总经理兼主席李晶(Jing Ulrich),在北京提出了她“全新视角审视中印”的系列看法。

  增长动力迥异

  目前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动力全然不同。数据显示,中国的经济规模是印度的3倍,预计2006年两国的GDP分别为2.6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同时,两国经济结构截然不同。李晶说,中国的经济主要靠投资和出口,这样的情况导致中国政府的政策就是提倡降低投资和促进消费。

  李晶在分析两国出口状况时说,今年中国出口总量将达9630亿美元,贸易顺差也达到空前的程度,净出口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预计为6%。今年中国的出口额排名世界第三,而李晶估计到2010年中国的出口额会在全球排名第一,将超过美国和德国。

  与此相对应,印度今年是贸易逆差,出口总量约1230亿美元,仅仅是中国出口量的八分之一。同时,印度的经济动力则主要靠消费,预计今年占GDP的63%。中印经济结构的差别源自两国资本的巨大差别。李晶认为,两国储蓄率差距非常大,印度现在储蓄总额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6%-28%,而中国是40%-45%。因此,缺乏资金的印度采取了与中国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鼓励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制造业,提高投资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比例。

  此外,中国现在的基础设施拥有优势,领先印度10-15年。“领先基础设施将使中国竞争保持更强的持续性。”李晶说,印度服务业比较发达,并且是消费驱动,但基础设施方面的缺憾将有损于增长持续性。李晶强调,阻碍中国持续发展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的环保问题,其次是缺水问题。因此,中国接下来也应该提倡服务业,减轻环保压力。

  如果将眼光放长远,中印两国面临的情况又有不同。李晶认为,到2015年中国32%的人口要在50岁之上,而届时印度仍有31%的人口在15岁之下。未来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造成人口增长后劲不足,而对印度而言,只要劳动力能够接受充分的教育,其庞大的青年劳动力必将令其从中获益。

  资本回报不同

  中国经济属于资本充裕型,而印度则是资本约束型,但中国充裕的资金也是一把双刃剑。

  李晶说,中国金融行业的资产规模比印度大8倍,经济增长非常依赖于银行贷款。

  其好处是提供了充足的资本,但弊端是造成了资本成本太低,拖低了资本回报率。而印度的资本回报率要比中国高。

  “两国股市的表现反映了这种不同的资本回报差异。”李晶说,近几年印度股市比中国股市表现更好,原因是印度企业的ROE(净资产收益率)比中国企业高很多。在香港H股上市的中国企业,ROE平均在15%-16%之间,这其中包括了像中石化和中国移动这样非常好的企业。而印度企业的ROE是22%之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是中国企业不如印度企业,而是因为印度的资金没有中国这么充足,资金的使用比较谨慎,因此资金的回报率要比中国高。

  然而,印度的高回报率并没有导致外资对印度的大幅度聚焦。而中国的情况是,大到关乎国家重点行业的徐工收购案,小到“一口锅”的苏泊尔并购案,处处显露着国际私人股权投资对中国日益高涨的投资热情。

  李晶对此分析认为,因为3-5年前的中国中小企业非常缺乏资金,而且融资困难,给外资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在中国注重于服务行业和消费行业,这两个行业外资非常看好。而印度的情况是,需要吸引资金的主要是些国有企业,但是规模没有中国的国有企业这么大。因此,中国每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达到600亿-700亿美元,而印度吸收的资金跟中国差了八九倍。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