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境外交易所中国大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 09:23 《中国企业家》杂志

  为了抓住优秀的公司资源,各大境外交易所在中国不惜使出浑身解数,这与国内交易所的傲慢形成了鲜明对比

  文/本刊记者 刘涛

  对于全球九大证券交易所而言,2006年9月22日在无锡召开的“全球资本市场高峰论坛”更像是一个中国擂台,他们每一个人使出浑身解数,试图打动台下观众。

  首个发言的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以下简称纽交所)开门见山地亮出了“全球老大”的身份,“全球500强企业有2/3在我们这里挂牌,在座的各个交易所每年的成交额加在一起都超不过纽交所。” 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NASDAQ)亚太区总经理紧随其后,诙谐地问道,“在座各位有开沃尔沃、日产汽车来的吗?大家喜欢喝星巴克咖啡吗?这些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纳斯达克的推动。我们寻找的不是最大的,而是最有前途的企业。”如此针锋相对的发言留给后来者的余地越来越小。欧洲交易所(Euronext)只能搬出“我们是全球最古老的交易所”,而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交所)则罗列出中国企业在港上市的数量。

  台下听众除了无锡的企业,还有除安永外全球三大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基金等机构人士。“两年前,在国内上市已经让中国企业觉得高不可攀,但现在海外上市触手可及。”正在为四川开元集团到韩国证交所(KRX,以下简称韩交所)上市忙碌的北京马林江律师事务所主任马林江说道。

  无锡只是境外证券交易所热战中国的一个缩影。与中国两大证券交易所高高在上的姿态相比,很多境外交易所更加积极主动。

  中国擂台

  在中国的多数民营企业看来,纽交所从来都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但最近一两年里,其CEO凯瑟琳·R·基尼和纽交所总裁数度造访中国,在今年8月来华的3天里,凯瑟琳先后拜访了北京、香港、深圳、南京四个城市的65家中国企业,并和江苏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我们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从来没有像今天在中国这样积极过”,纽交所亚太区执行董事杨戈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我们现在高度关注中国民营企业,因为未来的GE、沃尔玛、微软很可能会在他们中产生。”

  在凯瑟琳之前,已经在中国积极奔走了五年之久的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新交所)分别与辽宁省金融办、山东省发改委、浙江省金融办和无锡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让新交所分外得意的是,截至目前,仅无锡就有8家民企在新加坡上市。凯瑟琳之后,纳斯达克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格雷费尔德来到北京,并在10月30日晚宴请30多家已经或即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共进晚餐,罗伯特亲自答疑解惑。

  知名交易所的躬身造访让中国民企有些受宠若惊,但很快就处之泰然了。创建13年的佳美口腔医疗管理集团在2006年先后接待了二十多家投行、基金以及风险投资,尽管佳美表示近期不急于上市,但它还是成为纽交所、纳斯达克锁定的目标。其董事长刘佳非常清楚佳美对于境外交易所的价值,作为民营口腔医疗企业之首,“佳美的高成长性符合纳斯达克,其立足传统行业并拥有巨大潜在市场等特征也深受纽交所青睐。”

  除中国经济因素外,各交易所与中国企业彼此间也有强烈的内在需求。目前境外交易所大多已从自律性组织、非赢利性机构转型为公司化运营,甚至他们自己也都成为上市公司。纽交所已经在自己的交易所上市,纳斯达克有意赴伦敦上市,美国洲际交易所有意在纽交所上市等。“交易所自身生存发展的压力正在激化他们对上市资源的争夺。”长期关注国际资本市场的马林江律师说,“而另一个导致中国企业奔赴海外的原因是,股权分置改革期间,深沪交易所长期处于关闭状态,这使国内众多优质企业不得不选择海外上市。”

  纽交所PK纳斯达克

  在全球资本市场,美国市场被公认为市盈率高、资本流动量大、最具品牌推动效应,顶着这样的光环,来自纽约的同城兄弟纽交所与纳斯达克在中国视彼此为头号对手。

  近年来,两者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在华人员的规模。2005年,纳斯达克在全球范围内为中国首代一职选秀,潘小夏在几百名人选中最终胜出。对于纳斯达克的中国业务,潘小夏一言以蔽之,中国企业去纳斯达克上市要遵循美国原则,但纳斯达克在中国做生意必须扎根中国,运用适合中国的方式,而当务之急是突破纳斯达克专门面向.COM公司的印象。

  紧接着,2006年4月纽交所任命曾从事十几年投行和私募基金工作的中欧商学院首届毕业生杨戈为亚太区执行董事,并在京设立了常驻机构。一改此前纽交所只在香港设立亚洲地区办事处、在中国大陆仅派一名专员的先例。杨戈说,“我们已经意识到不能坐在家里等着大企业来敲门了,我们要改变民企对纽交所认识上的误区。”

  在调兵遣将之后,知己知彼的纽交所与纳斯达克同时向对方擅长的领域进军。在大部分中国企业看来,纽交所是全球传统行业巨头上市的首选之地,截至于2004年,在纽交所上市的17家中国企业多数为大型国有企业,大多从事电信、石化、航空等垄断性行业。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怯于纽交所上市门槛的同时,更担心自己的价值会被淹没,成为无人问津的“孤儿股”。这使纽交所面临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高门槛导致其每年只能接纳全球有意上市企业中的25%,优质的中小型企业不得不让给纳斯达克等其他交易所。为什么把机会留给别人?今年3月,纽交所收购了美国第三大证券交易所群岛控股(ARCA),后者将定位为纽交所高成长板块推出。杨戈说,“纽交所将给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面对纽交所在中国的进攻性策略,纳斯达克不甘示弱。后者在保持其在高科技企业心目中首选地位的同时,开始向传统行业渗入。上任以来,潘小夏经常会被一些传统企业主问道:“我们不是所谓的虚拟经济,我这有实实在在的好几千人和制造成品,纳斯达克适合我们吗?”曾有教师工作经验的潘小夏对此极富耐心,他会拿出随身携带的纳斯达克的小册子,告诉对方,纳斯达克容纳了制造、金融、医疗、餐饮连锁等众多传统行业的优秀企业。而一个比介绍更有效的方法是和企业主一起下基层。潘小夏喜欢运用自己的工科根底和企业交流工业制造、管理方面的心得,“如果鞋都不愿脱,工厂也不愿意下,我们怎么和企业打成一片?”

  对于优秀的企业资源,这对同城兄弟难免短兵相接。从2005年底至今,在纽交所上市的无锡尚德和新东方教育技术集团都曾经把纳斯达克作为上市目的地,但他们几乎同时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在纽交所看来,尚德既是他们迎接中国民营企业的开始,也是其在中国最具说服力的“形象代言人”。2005年8月,当尚德决定赴纳斯达克上市,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审计报告的过程时,纽交所董事总经理马杜亲自飞赴无锡展开游说,起初尚德以为对方是为了说服其在纳斯达克上市后转板至纽交所而来,马杜开门见山地问道,“尚德为什么不考虑去纽交所?”

  此时的尚德已经获悉公司在财务状况、资方规模、盈利能力等各方面的资质是符合纽交所上市的要求的,但其董事长施正荣的疑问是,纽交所的投资人会给予尚德足够的关注吗?马杜的回答使施正荣迅速动心,“纽交所意味着主流,尚德是2005年全球第八、中国第一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只有纽交所和你们是最匹配的。”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在纽交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4.55亿美元,高出预期一倍,市值从发行价的15亿美元上升到现在的30亿美元上下。在尚德之后,纽交所陆续迎来了新东方教育、迈瑞医疗等中国民营企业。

  洗牌决心

  在美国同城兄弟大战中国的同时,排在第二梯队的境外交易所亦各展所长。

  纳斯达克在中国曾公开表示,不与本土证交所竞争,这其中也包括香港交易所,但香港后来居上的咄咄势头已经让其和纽交所备感压力。据美国汤姆森金融公司统计,截至10月中旬,2006年首次公开招股(IPO)的集资总额,纽交所为187亿美元,伦敦交易所为320亿美元,港交所为172亿美元。但如果加上近期中国工商很行在港上市募集的156亿美元,香港将超过纽交所与第一名伦敦交易所比肩。

  在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在港上市以前,中国国企海外上市的首选地点大都是纽交所。近年来,随着全球主要投资机构纷纷进驻香港,香港的资金充裕度、流通性以及与海外投资者的接近性等条件渐接近于纽交所。“成本与收益的平衡是企业海外上市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2002年美国出台的萨班斯法案在增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成本的同时,还让管理层面临被集体诉讼的风险,这就把有意上市的中国企业推向了监控条例相对宽松的香港交易所。”新加坡星展银行亚洲融资部董事总经理兼中国业务主管刘晓峰对《中国企业家》说。

  在中国市场扎根五六年的新交所与港交所战绩相当。不少业界人士认为,香港的强劲势头多源自中国内地的支持,这种非市场性的因素很可能会导致未来3-5年其发展速度的回落。而相比之下,上市门槛比港交所更低的新交所在中国正从开荒期进入稳步上升期。

  中国企业在新交所的上市数量,已经从2001年的10家发展到现在的115家。2001年起,新交所针对北亚地区成立了4人组团队,将中国的南部与北部地区又分为两组,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往返于中国的经济发达城市。“他们不是简单地走访,他们每次来都会搞推介活动,并义务为地方上的中小企业普及资本市场知识。”一位负责企业上市事宜的地方政府官员对《中国企业家》说,“这和国内证交所对企业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在全球范围内,各项指标均优于新交所的东京证券交易所和韩国证券交易所已经表现出急于扭转它们在中国市场落后局面的决心。据世界交易所联盟数据,到2006年6月,东京交易所、韩交所的总市值分别位列全球第2和第14,远高于位列第8和第26的港交所、新交所。对中国企业来讲,韩交所的优势在于其产业分布与中国的产业结构基本吻合,上市成本低廉,只有香港、新加坡的一半左右,并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设有类似于纳斯达克的KOSDAQ,但上市条件要低于纳斯达克。

  但韩交所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2004年,韩交所成立了上市推广部,中国成为其拓展海外市场的第一站。他们先将目标瞄准海尔等大型企业,在鲜有响应后,将重心转移至大型民企,但依然响应者寥寥。 “韩交所在中国很有韧性,他们无声无息地做了很多工作,但没能像新交所那样摸准中国市场的脉搏,又缺乏和中国证监会等官方机构的沟通,这使他们中国业务始终没有进入状态。”长期关注韩交所的马林江律师说。

  海外“孤儿”

  境外上市在解决企业资金瓶颈、帮助企业树立海外知名度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跨国资本运作奠定了基础。今年8月,尚德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了日本最大的太阳能模块厂商MSK公司。“在两家企业产品、市场、技术等各方面战略性互补的前提下,纽交所上市公司为尚德赢得了加分。”尚德首席财务官张怡对《中国企业家》表示,“MSK认为,尚德能在全球监管力度最严的纽交所上市,其财务管理、经营能力、内控流程、企业诚信度、透明度都不会存在太大风险。”

  但是,对于更多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来说,首先要补上的一课是如何成为一家合格的境外上市企业。近年来,不论是在纳斯达克、港交所,还是新交所,都出现了换手率极低、甚至无人问津的所谓“孤儿股”。搜狐上市初期,其CEO张朝阳曾十分痛心于“中国科技股在美国依旧是孤儿股”。截至今年8月底,在新交所上市的108家中国企业中,市值超过5亿新币的只有18家,约52家企业的市值都低于1亿新币,投资者的冷淡意味着这个平台在逐渐失去融资的功能,企业难以通过股市套现,甚至面临退市的风险。

  对此,刘晓峰认为,一方面交易所要注意筛选上市公司的素质,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要学会并习惯与海外投资者及时沟通与互动。深圳科通集团200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该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倪瑜除了每个财季飞往美国外,平时还会不定期和海外投资者交流。“一次十五六个小时的飞行确实很辛苦,但如果没有及时的交流,没有人会天天想着你的公司。”而尚德的经验是,除了日常性的沟通与约见外,还要经常告知投资机构企业技术提升、可持续增长能力加强等动态信息。

  境外上市是让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但能否因此获得更多加分而不是减分,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交易所擂台

  截至2005年底,约有310家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总市值约3700亿美元,而同期深沪两地近1400家上市公司的总流通市值只有1200亿美元。而在今年,截至10月底,中国企业有2家在纽交所、5家在纳斯达克、24家在港交所、25家在新交所完成了上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