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准苏宁连锁巨头难现 医药商业或将诸侯割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 05:40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林喆

  目前舆论聚焦的“医药分家”,能否使一些优势医药商企像苏宁、国美在家电流通中那样纵横捭阖,上演整合大戏?

  业内专家认为,由于医药产品和消费很特殊,因此目前在医药商业领域内,不大可能诞生苏宁、国美那样强势的全国性连锁企业,而有可能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区域性特点明显

  银河证券刘彦明认为,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医药流通领域很难出现能媲美苏宁的连锁商,但他认为,医药分家和整合做强是未来趋势,因此这一领域更可能出现区域性的强势企业。

  国泰君安孙亮指出,药品是特殊商品,现在全国药品销售有严格的许可制度,门槛比较高,并且这种许可是由地方药政部门决定的。此外,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药品配送主要依靠的是当地的网络,这就造成了医药商业的地域性分割很明显,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医药商业龙头,比如华东有上海医药,华北有国药股份,华南有广州药业等。

  申银万国的统计显示,华东地区占全国药品消费市场的50%,华北地区占22%,华南地区占17%。

  国药股份吕致远表示,医药商业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定是规模化经营,通过兼并收购,在全国形成的格局可能是3到5家区域性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也可能具备全国的配送和分销网络。另外再有10几家地区性的优势企业。但由于行业特性不同,要形成像家电、百货那样的连锁模式非常困难。

  复制苏宁条件不具备

  业内专家分析,在行业微利中,渠道和零售商能够做大做强,关键是低价;而低价秘诀背后是支撑低价的实力。

  世纪证券零售行业分析师吕丽华指出,苏宁、国美模式的成功扩张,有自身特有的因素。首先,全国网络布点的规模;其次,先销售后回款,资金周转速度快;再次,上游生产商行业集中度较低,因此面向消费终端的渠道权力和价格谈判能力就很强。

  这些优势是目前医药商业所不具备的,而且他们还必须面对强势的医院这一终端。消费品都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因此,渠道方要推什么产品,决定权在自己手里,但医药流通解决的只是货流的问题。

  国药股份吕致远认为,医药商业企业在药品流通中,最可能的是扮演第三方配送商的角色,地位的改变关键取决于政府。

  整合缘自微利

  中信证券的姚杰指出,医药商业集中度提高,理论依据是行业低利润率和规模经济的要求。目前国内医药商业发展一个最明显的趋势就是销售额和利润向大型医药商业企业集中。

  据统计,目前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毛利率在6%左右,但由于产品同质性强、规模小、仓储运输等费用高,平均费用率为4%—10%,因此多数医药商企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另据资料显示,美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48%,医药分销企业共70家,前三位市场占有率95%。欧盟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24%,前三位的药品分销企业市场占有率65%。日本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16%,共147家药品分销企业,前三位占有率75%。

  而中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2%,医药分销企业7000家,前3大医药分销企业约占国内药品销售总额的18%,前10大医药分销企业也仅占34%。因此走规模扩张之路已成为几大医药商业企业的共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