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把“老油画”拍卖带到北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邱家和

  刚刚结束秋拍的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在其“中国油画雕塑”专场上有一个“早期油画”板块十分突出,不仅因为一共17件拍品占到了全场总数的10%,还因为在北京,“早期油画”拍卖十分少见。记者为此采访了匡时国际油画部经理尤永先生。

  尤永首先澄清,这次推出的“早期油画”还是比较宽泛的说法,亦即都是那些老一辈画家解放后的作品(包括水彩和素描)。不过这些作品和这些艺术家们在三四十年代的作品一样,也都面临共同的市场困境,那就是存在鉴定门槛,买家圈子小以及价格偏低。在北京的拍卖行很少涉足。他坦言,在上海这是专业拍卖行的必修课,正是因为自己在上海主管过油画拍卖,有了专业的征集和买家网络,才在转战北京匡时后,把“老油画”的拍卖业务也带到了北京。

  他认为,尽管上海作为中国油画的发祥地,三四十年代中国油画曾在上海经历了其黄金时代,因此老油画在上海的民间收藏中有悠久的传统,不过拍卖本身已经没有地域的限制,在拍卖会上现身的上海藏家,也不少于上海的拍卖场上真正的买家。而北京作为中国艺术品交易的中心,其辐射力足以吸引各地的买家。至于北京的专业研究和鉴定网络也并不逊色。

  赝品,是让藏家碰到“老油画”就裹足不前的大问题,但尤永觉得这个问题也许被夸大了。他承认,目前“老油画”的买家还是以“行家”为主。但他认为,这恰恰表明,“老油画”有很大的商业机会。当然,这也表明参与“老油画”需要专业知识,有鉴定壁垒。不过他认为,“老油画”的鉴定并没有传说的那么难,主要还是要藏家下功夫熟悉这些作品。他因此强调:“我个人反对把

艺术收藏仅仅当作一种投资手段,收藏艺术品首先是爱艺术甚过爱金钱,因为喜欢就会去分析、比较和研究,就会去熟悉那些作品,并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他认为早期油画的鉴定较之中国古代书画更容易,不同时代的画布、颜料均有其特质、要完全模仿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作品的时代风格有非常大的难度,由于早期油画的创作时间距离现在不过几十年,作品来源也相对容易考证清楚。

  他认为真正的缺失在于:一是国家美术馆和博物馆缺乏相关的长期专题陈列,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都没有早期油画的常年馆藏陈列,只有刘海粟美术馆在二楼有少量的刘海粟作品陈列,这造成了普遍性的知识缺乏。二是缺少研究出版,这些人不要说全集,就是主要作品的研究画册都没有。这些主要生活在民国的艺术大师和我们今天的艺术世界渐行渐远。他认为,起码应该做到一个艺术家有两三篇博士论文去研究。藏家参与“老油画”全靠市场在推动,缺乏坚实的学术支撑,因而让不少感兴趣的藏家望而生畏。

  尤永说他十分看好“老油画”拍卖,主要不是因为价格的高低,而是因为这个领域还相当荒芜,如果教育、研究、出版和公共陈列有了突破,这一板块会有惊人的进展。陈澄波今年拍出高价,是和二十年来台湾的研究、教育和出版有关。因此我想发一个倡议,让专家学者先从著录工作出发,遍搜民国文献和公私收藏,以时代和画家为序,做出若干册早期油画的鉴藏图录,真伪问题,可留之公论,凡有来源者,述其来源,有出版者,录其出版。作为拍卖行愿意为学术研究提供赞助,当然,前提是保证学术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证性。

  尤永指出,上海老油画的另一个迷人之处在于:在三四十年代中国早期油画的黄金时期,由于上海的兼容并蓄和开放,上海的美术发展几乎与当时的世界美术现代派潮流同步,因此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另一条线索”,那就是东方式的现代主义。这其中所体现的个性抒发和创作自由,以及对形式感和绘画语言多样性的表达,与1985年后的前卫艺术一脉相承,成为今天当代艺术的精神渊源和历史支撑。比如陈钧德,他继承了关良、颜文梁和刘海粟的衣钵,从李山和余友涵的绘画中也不难看出民国油画的影子,他们的学生如王子卫、丁乙等人又是今天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整个艺术史的线索并未中断。

  尤永认为,“老油画”拍卖会作为匡时的一个特色项目坚持下去,因此他会和学术界有更紧密的联系,会形成专家团队,会坚持宁可错杀、决不错放的原则为藏家把好关,先求真,再求精,树立匡时国际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