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成为退市制度改革“试验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 05:39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程胜

  今日深市中小企业板退市新规出台,一些在主板未得根治的“公司病症”,被列入中小板的退市律条。在股改接近完成、市场化发行机制逐渐完善之际,中国股市的“入口”得以改进,启动退市制度改革,完善“出口”便提上议事日程。中小板退市新规的出台,正是对此进行的有益尝试。

  退市机制不完善,一直是困扰中国股市发展的一个障碍,但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此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因为股权分置导致市场没有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价值发现功能发挥不畅,市场化发行无法推行。“入口”都有问题,强调“出口”的毛病意义不大。而今股改已近竣工,大盘蓝筹股和中小企业上市明显提速,市场询价日臻完善,改革退市制度条件更为充分。

  良好的退市机制对于提高市场质量非常必要,对中国股市尤其如此。据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八年多,而

中国经济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有许多大量企业倒下去,又有许多企业壮大起来。遗憾的是,这种特征在中国股市之上没有充分体现,以深市的主板为例,自停发新股之后,亏损公司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大,2003年为15%,2004年上升到20%,到2005年已超过三成。好的进不来,坏的出不去,结果自然如此。

  而中小板应当成为退市改革突破口,不单在于它本身就承担着市场制度创新的使命,还在于中小企业的特点是经营不够稳定,优胜劣汰的需求更迫切。另外,如今中小板运行已有一段时间,发行、上市公司已经接近百家,已具备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的条件。

  从中小板的退市规则新增内容看,除了财务指标要求更严格外,一是防范主板老问题在中小板再犯,将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内容列入退市条款,二是借鉴海外经验引入市场指标,比如将一些成交过于萎缩的公司纳入退市目标。虽然这些做法是否完全科学需要市场检验,但积极探索的态度值得肯定。探索退市制度改革,除加速劣质公司的淘汰外,如何利用多层次市场,让退市股份更顺畅进入低层次市场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事实上,步入全流通时代之后相应的市场建设新任务接踵而至,改革时不我待,唯有快马加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