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国企巨头赴港上市 一改全球交易所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特约记者王悦欣

  香港交易所因内地大型企业的上市而跃为全球集资高地,纽约证券交易所“未雨绸缪”,奋力确保其全球交易所“老大”地位。全球交易所版图将发生新的变化。

  纽约交易所行政总裁塞恩访问中国,国际资本市场把它解读为对中国企业在纽约上市的行动。纽约交易所环球企业客户组执行副总裁Noreen Cul-hane表示,塞恩在北京时,将与中国企业、政府官员、投资银行和创投基金等会面,在决定中国企业在那里 上市时,他们都有影响力。

  而香港交易所也不甘示弱。香港交易所主席夏佳理多次表示,在大型国有企业集中在香港上市的高潮过后,香港将努力协助更多的中小企业来香港上市。

  今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成功在香港上市,成开创内地企业在内地于香港同步上市的历史先河,集资额居全球之冠。内地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使香港的新股集资额首次超越纽约,仅次于伦敦,跃居全球第二位。

  工商银行上市之后,香港交易所的集资额超过了纽约交易所,引起了纽约交易所的警惕。金融业出身的纽约市长米高·彭博近日一再指出,香港正威胁纽约金融市场的地位。彭博与纽约州参议员舒默11月2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联署文章,在新股上市方面,纽约的地位尤其受到香港和伦敦的威胁。

  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交易所的核心

竞争力所在。近年来,世界各地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由于发达国家的上市资源已经使用的相当充分,新兴市场国家的上市资源就成为各地交易所争夺的焦点。从另一个方面看,全球范围内的交易所正日益从互助的俱乐部形式转变为商业性组织,交易所已成为盈利机构,有的交易所本身就是上市公司,如香港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等。在这种情形下,交易所收入的多寡、股价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量和质量。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中国企业的迅速发展,能够为交易所提供高质量、高成长的上市资源,因此,世界各地交易所对中国内地上市资源的拼抢成为必然的趋势。

  在这场拼抢之战中,香港无疑拔得头筹。以集资额计在全球排名第4位的香港交易所,2005年新上市公司总数中的55%来自内地、新股总市值的39%为内地企业创造;香港

股票市场首次集资额的91%都来自内地企业;香港股市首10家上市集资额最高的公司,全部为内地公司;全年成交额最高的10家公司中,内地公司占6家。

  香港财经评论员黎伟成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过去,在香港市场挂牌上市的基本都是地产、金融股及综合企业为主的股份,内地企业的加入,增加了煤炭、炼钢、机场、公路、制药及其他新生工业股份,使香港上市公司的结构更多元化,有助于分散投资风险。同时,内地企业的加入,为本已成熟的港股市场注入新的成长性概念,提高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壮大了香港投资机构的队伍。上世纪末中期,香港外资金融服务的券商只有20-30家,但现在已经发展到40-50家。

  港交所作为国际集资平台,最令对手称羡的地方,是其作为内地企业的最重要的上市集资平台的地位,这是内地交易所和海外任何交易所都无法比拟和取代的。特别是内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将使香港交易所拥有丰富的上市公司的资源。香港的许多业界人士认为,只要香港牢牢把握内地经济高速发展的机遇,加强香港国际化集资功能,香港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