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万亿外储背后的机遇与挑战(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04:0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卢锋

  经济步入名义追赶提速新阶段

  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压力产生深层根源在于我国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相对增长,名义汇率升值压力深层根源在于我国可贸易部门单位劳动成本相对下降。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现象再次提示上述关系的内在客观性。从长期供给面角度看,我国经济成长前景根本上取决于能否通过生产函数持续变动推动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则人民币实际汇率将会面临长期升值趋势,并推动我国经济成长进入名义追赶速度超过实际追赶新阶段。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追赶长程视角观察,名义追赶与实际追赶相对速度在不同阶段具有各自特点。相关数据显示,1978-2005年,我国人均本币GDP累计增长7.8倍,美国人均本币GDP累计增长70%,中美实际增长差额或我国相对美国实际追赶累积指数为532。1978-2005年,美国人均GDP从1.03万美元增长到4.2万美元,中国用汇率折算人均美元GDP相对美国比重从2.2%上升到4.1%,相对美国人均收入比重或名义追赶增幅不到1倍。用美元衡量的我国相对美国人均GDP比例变动作为分子,以我国本币衡量的人均实际收入相对美国增长幅度作为分母,二者相除得到“名义/实际追赶指数”。以1978年“名义/实际追赶指数”为100,该指数在改革最初十多年间持续下降,1994年最低点为29。过去十年前后该指标止跌回升,但是上升速度缓慢,2005年为34。改革开放时期28年总计,我国经济名义追赶速度仅约为实际追赶速度的三分之一。

  名义与实际追赶比较指数在概念上等同于用间接标示法衡量的本币实际汇率,因而该指标下降与本币实际汇率贬值是同一过程的不同表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造业为代表的可贸易部门相对生产率追赶乏力,加上需要消化计划体制时期人民币实际汇率高估扭曲,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大幅贬值。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出现快速追赶势头,可贸易部门单位劳动成本则持续下降,逐步推动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长期变动趋势朝升值方向转变。然而这一时期推动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力量还不够强大和稳定,加上特定时期外部冲击、宏观经济周期以及政策干预因素作用,人民币实际汇率时贬时升,名义与实际追赶指数十多年仅有大约5个百分点缓慢回升。

  由于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将继续伴随劳动生产率快速追赶,同时由于目前实际汇率某种低估,有理由相信人民币实际汇率将面临长期升值趋势,从而派生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名义追赶超过实际追赶特点。假定未来20年美国人均GDP年均增长速度为2%,略高于过去28年1.85的平均增速;假定我国未来20年人均收入年增长率前十年为7%,后十年为6%;则2005-2025年间采用中美两国实际增长相对差距衡量的我国实际追赶指数为237。假定人民币实际汇率采取年均增长3.0%、3.5%、4.0%三种方案,则实际汇率在未来20年内将分别升值80%、1倍和119%。由此预测我国人均美元GDP(2005年美元不变价)分别为10905美元、12014、13230美元,届时相当于美国人均GDP比重约为17.5%、19.3%和21.2%。上述实际汇率升值预测值,就是我国未来20年名义追赶超过实际追赶速度的预测值。

  20年后即便实现上述预测值,仍不到韩国和台湾目前约15000多美元人均收入水平,与20年后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仍有很大差距。然而从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看,这无疑将代表一次历史性跃迁。如能实现这一长期发展目标,巨型经济体规模将使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相对地位进一步提升,大国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意味着某些发达省区人均收入将接近目前发达国家水平。这些将为我国经济在本世纪后续更高阶段追赶奠定必要基础。

  人均收入20年后有望超1万美元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成长的特殊初始制度条件和体制转型背景,决定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具有周小川、谢平十多年前提出的“先贬后升”猜测。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现象,提示人民币实际汇率正在进入“后升”阶段,也提示我国经济成长进入名义追赶速度超过实际追赶新阶段。

  我国未来经济成长前景,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继续推进并基本完成市场化取向改革,取决于经济全球化相对开放的外部环境能否得到维护和发展。在上述内外体制环境假定能大体满足前提下,我国国内快速物质和人力资本积累,大规模技术转移、吸收和创新等基本增长因素,将为总体生产函数结构和参数持续变动提供必要条件,从而奠定我国经济未来一段较长时期持续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依据劳动生产率快速追赶与本币实际汇率升值趋势关系一般原理以及国内外相关经验,持续实际追赶将通过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使名义追赶以更快速度展开。因而从理论、现实、历史不同角度考察,20年后我国人均收入超过一万美元的预测分析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这更是一个时不我待因而需要力争实现的目标。我国人口结构演变趋势清晰显示,能否在未来一段时期保持快速追赶,将决定我国经济崛起最终能够达到的相对历史高度。联合国人口及预测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2005-2010年年龄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每年增长0.32个百分点,这一指标在2010年以后将大体维持年均0.5个百分点速度增长,到2030年达到24%,与美国当时的24.7%预测值相差无几;2050年达到31%,超过美国的26.4%比例值。我国劳动人口总抚养比将从2005年0.41下降到2010年最低点0.38年后达到最低点后止跌回升,到2025年达到0.462,平均劳动力负担老龄和儿童人口人数相对增长21.6%。如果我国未来20年不能快速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未富先老”人口结构将意味着历史可能永远不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

  (作者为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