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以对外开放促进对内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04:0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黄格斯

  昨日,国务院公布了修订后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自此,中国金融业履行入世承诺的五年过渡期已全部结束,银行业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在循序渐进的改革的同时,也逐步扩大了开放的步伐,并且改革和开放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981年,我国批准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蛇口分行,以此为开端,中国银行业走上了逐步开放之路,特别是1992年以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开始加快,前来中国开设分支机构的外资银行不断增加,经营业务类别不断增加,经营地域不断扩大,股权方面的合作也开始取得突破。

  但是,此前的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受到较大限制,业务对象也以外资企业为主,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外资银行全面融入

中国经济。根据2001年底加入WTO时签署的协议,中国政府将在为期五年的保护期结束后,取消许可证数量限制,并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如今,这一承诺已经以法定文件的形式完全兑现。从此以后,外资银行将与内地银行在同样的业务范围、同样监管环境中竞争,除了税收因素外,竞争将基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既是中国完善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也符合WTO的原则精神,它是中国改革开放新进展的一个标志。人民币业务开放后,外资银行将可以从广大的国内市场获得资金来源,并在更广的范围内与内地银行竞争客户对象,外资银行与内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对双方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无疑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国内的个人和企业客户也将从中受益,中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也有望得到提升。

  眼下,尚未开放的是外资持有境内银行股份比例的限制,外资持有境内银行股权比例不得突破25%。业界对于中国政府何时放松这一限制十分关心,特别是面对中国潜力巨大的金融服务市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希望中国允许他们的银行前来控股,以便开疆拓土。由于中国的入世文本中并没有承诺银行持股比例问题,因此,中国根据国内金融业的改革进展和承受力,自主决定这方面的开放进度丝毫不违背入世的承诺。中国经济表现出色,在发展中国家更是独树一帜,因此,一些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优等生”身份为理由,希望中国在银行股权开放方面“提速”。诚然,股权合作对改善银行治理,提升管理和竞争力有着相当正面的作用,我们也已经从中受益,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以主动、渐进为原则,根据

银行改革进展和竞争力的情况进行开放自始至终都至为关键。这一点,可以从日前发改委公布的《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一窥端倪。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内资银行近几年的改革步伐很快、力度较大,经营绩效和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内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强、风险控制水平不高仍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借着对外资进一步开放市场、竞争加剧之机,强化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属题中应有之意。尽管中国本土银行在客户基础、市场环境等方面拥有先天的优势,但倘若以此优势为靠山,没有危机意识,就会犯下大错误。从这个意义上看,国内银行业的改革不但不能停,还要进一步加快。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