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我们还要向西方缴纳多久资源红利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04:0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银建期货张大江

  在天津静海区和河北唐山、保定等地的郊区,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不计其数的废旧金属回收加工厂和铜铝型材加工厂,这些企业的出现与中国对金属需求的猛增密切相关。

  过去3年铜价从1600美元暴涨到2006年5月的8000美元的过程中,废铜进口成本上涨速度落后于精铜价格上涨速度,废铜消费加速替代精铜,废铜回收行业获利颇丰。

  生产企业几家欢乐几家愁

  铜生产企业尽管面临铜精矿进口价格大幅上涨的压力,但盈利还是跟随国际市场铜价的大幅上涨而飞速增加。以江西铜业为例,2004年和200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3元和0.64元;2006年中报高达0.71元;2006年3季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3元,其他财务指标也涨幅巨大。可见中国铜冶炼行业是铜大牛市当中的主要获益者,并未因为进口原料价格不断走高而受到冲击,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中,上游行业可以获得卖方市场地位和相应的定价权。

  当然,无论废铜进口拆解业,还是铜冶炼企业,其获利都无法与铜矿和矿冶一体化的国际财团相比。以智利为例,今年1至9月铜出口收入达72.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猛增117%,精矿涨价超过100%,而同期其铜精矿产量则仅增长了0.6%至386.73万吨。目前中国企业正在和主要的铜矿谈判2005年铜精矿精炼费和价格分享问题,情况仍不乐观,价格分享可能被取消,精炼费也可能在2006年基础上大幅下调,显示了铜精矿供应仍紧张和铜矿股东的贪婪欲望。

  2004-2006年两年时间铜价上涨接近100%,达到4400美元左右;而2006年前5个月铜价就以

火箭速度飞涨到8800美元。当上游行业丰衣足食的时候,由于加工能力过剩,终端消费心理严重受挫,缺乏定价权,下游行业则已经日益食不果腹,这样的日子在2004年开始,2005年加剧,2006年上半年达到水深火热的程度。全球的下游行业都有切肤之痛,而中国则感受尤深。

  以上就是过去3年铜行业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扭曲景象。为什么铜价可以在3年的时间里一举超越3300美元的历史前高那么多;铜价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达到如此扭曲的程度呢。铜价上涨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否则大量长线资本和游资无法长期流连于此兴风作浪。这一背景涵盖了很多的方面,既有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投资转向的原因,也有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中国因素。90年代后期以来,曾连续几年低于1500美元的铜价令铜勘探开采投资严重不足,能源矿产和重化工业等行业被视为夕阳产业而忽视。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中国需求扮演了关键角色。当全球经济复苏而且中国需求爆发性增长后,铜供应严重不足,原油、铁矿石也有相同表现。

  西方国家加大矿产资源渗透力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掌控资源成为西方国家分享发展中国家成长收益的重要手段,西方国家加大了渗透到矿产资源领域的力度,并加强对商品价格的控制力度。在铜价上涨的过程中,以西方金融资本为主要股东的主要铜矿并没有如以往那样对产能扩张和勘探投入足够的资本,以延长享受铜超级牛市暴利的时间。

  铜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也发生了转变,通胀传递周期因为新兴经济体的低成本供应而大大延长、效应减弱,从而令全球经济能够抵御金属和油价大幅上涨的冲击,反过来继续推动铜需求。美国经济的内在结构问题使美国政府默许美元贬值,从而成为牛市初期的2002-2004年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全球经济不平衡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一个重要表现是产油国和新兴国家大量的贸易顺差,而这些美元又重新转化成流动性回到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所以说,这一轮惊人的铜牛市有着深刻的背景,能源、贵金属、基本金属等商品的持续大幅上涨是有内在原因并得到了投机和投资力量的外因推动得以实现的。

  我国铜消费将保持高增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1990年到1996年中国铜消费年均增长率约为9.38%;全球经济从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后,1998年开始中国铜消费量加速增长,1998年到2005年年均增速高达18.74%,其中2005年当年消费增速为12.98%,与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匹配。一两年的数据的高增长也许不具备代表性,但从长达17年的数据来看,足以印证世界经济版图的重大变化。中国对其他基本金属、能源消费和进口增长速度与铜是一致的。

  电力行业占我国铜消费的55%左右,近年来一直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就是在今年需求显著回落的情况下,也仍然因为我国新增装机7000万千瓦和进入

十一五全国电网改造升级期而保持高速增长。不过由于连续三年投入了1.5万亿千万的装机容量,在2003、2004年电力需求增速逐步见顶后,2007年电力供应将会稍有过剩,之后的两三年新增装机容量将保持稳定,从而令该部分铜需求保持温和水平,增量将主要来自电网改造和输变电设备的改造。

  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受西方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剥削的日子,自从中国经济为世界所充分关注的那天起就开始了。就铜而言也已经有3年的时间,未来是否会继续下去呢?尽管5月以来铜价已经有了显著的回落,但情况似乎并不会改观,这是由全球经济增长将维持较高水平,以及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将继续进行所决定的,2006年下半年美国和中国经济的明显调整最终将以软着陆结束。未来几年中国铜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可能会回落,保持在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水平上,高铜价时代仍将延续下去。

  目前铜市处于漫长的弱势调整过程当中。随着消费商心理、商品投资基金心态以及对经济增长预期的调整,在卧薪尝胆的过程中等待继续做多中国的机会。对于自给率不足20%的中国,铜仍处在风口浪尖。中国以及中国企业在争取拓展外部资源,争夺上游定价权的过程中,仍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