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大师杯再增上海底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程 实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博士

2006年上海网球大师杯来了。

  绝代球王费德勒、少年侠客纳达尔、邻家男孩罗迪克、哈佛才俊布雷克、光头劳模达维登科、草原雄鹰纳尔班迪安……光是这一长串星光四射的名字就足以让

网球粉丝兴奋得窒息。

  可以想象,在摩拳擦掌的球员眼里,上海网球大师杯是高手云集的华山论剑;在翘首以盼的球迷眼里,大师杯是一道色香俱全的饕餮大餐;在精打细算的商家眼里,大师杯是一个商机四伏的巨大市场。那么,在经济学门徒的眼中,大师杯会是什么呢?

  在经济学门徒的眼中,上海网球大师杯就是一幅文体和经济和谐互动的图画。跳动的网球中,蕴藏着经济发展与文体丰富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正是文体与经济在如此血脉相连的因果递进之中逐步走向共同繁荣,人类社会才能在物质富裕的同时享受精神愉悦的快感。

  首先,从经济之于文体的角度看,文体娱乐在不断多样化、现代化、国际化、规模化、明星化的发展道路上,时刻面临着“经济门槛效应”的潜在约束,网球大师杯的诞生是上海经济腾飞的自然产物。经济学中有一个名闻遐迩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自从潘多拉之盒被打开之后,贪婪的人类就有着无穷无尽的复杂需求,这种金字塔型的需求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更重要的是,梯形排列的特征使得需求的满足必须依次递进,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才会趋于可能。就从小小网球的视角,

中国经济和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就可充分窥见,改革开放之前,居民收入水平的低下使得需求结构长期居于满足温饱的低层次,高消费的网球基本上乏人问津;改革开放初期,虽然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改善,但经济发展还是处于注重积累的起飞期,网球作为一种贵族运动只是在小圈子内活跃;此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日俱增,网球在全民健身运动大潮之中才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上海和北京作为经济增长强劲、网球氛围浓厚的现代化城市具备了将大型国际网球赛事带入中国的物质基础。

  其次,从文体之于经济的角度看,文体活动的国际化发展是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强经济“软实力”的有效举措,网球大师杯从2005年起连续三年在上海举办,不仅提升了上海国际性大都市的世界形象,更给上海核心

竞争力的增强创造了条件。毫无疑问,大师杯落户上海,将使全世界体育媒体的视线长期聚焦于上海,在拥有了姚明和刘翔这两个无可替代的明星标签之后,跳动的网球和轰鸣的F1同时给上海增添了新的体育光彩。从现代城市发展理论来看,注意力经济、人才经济、创造力经济共同构筑的文化力是城市“软实力”的关键指标,作为比历史悠久的四大满贯赛事更为新鲜、更为豪华、更为诱人的年度网坛巅峰之战,网球大师杯在增强上海文化底蕴的同时,也为上海经济知名度、软实力的提升添加了不可小视的砝码。从小小网球的视角,城市营销的现代化操作就可见一斑。科特勒在定义什么是城市营销时指出,运用市场营销的方法论,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工业、农业等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策划与整合,以求找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加城市财富及知名度、提高城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最佳发展道路是着眼于城市发展总体利益的理性措施,而上海大师杯正是在WTO时代城市经济竞争如火如荼之际,通过文体渠道美化上海、宣传上海、营销上海的有益之举。

  也许世界还在回味那个热情洋溢的美利坚,那个浪漫满屋的法兰西,那个古韵悠长的英格兰,或者那个温馨宜人的澳大利亚,但华夏神州的激情活力,申城的动感时尚迅速让世界转移了目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