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宋一欣:郑百文赔偿案完美落幕 维权活动获完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 06:14 中国证券报

  宋一欣(blog)

  郑百文的全称是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集团)。2000年10月31日,新华社记者发表署名文章《郑州百文:假典型巨额亏空的背后》,揭露出郑百文公司在有效资产不足6亿元、亏损超过15亿元、拖欠银行债务高达25亿元的背后是虚假陈述的欺诈行为。该文成为对郑百文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最早的揭露,由此引发了这座纸糊大厦坍塌的一连串事件。

  民事赔偿制度的始作俑者

  实际上,郑百文事件还不自觉地导致了中国证券法制建设的一次大变革。以2000年郑百文事件与猴王事件被揭露为契机,导致了证券界、经济学界和法律界质疑当时针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只有刑事制裁和行政处罚,而没有民事赔偿制度的不足。专家们强烈呼吁借鉴海外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以保护中小投资者为目的,引入证券民事赔偿诉讼制度、集团诉讼制度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一年半后,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建立了证券民事赔偿诉讼制度;五年后,通过《公司法》的修改建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保护投资者权益一个重要制度———集团诉讼制度则至今尚未建立。尽管如此,郑百文事件被揭露后六年来,中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截至目前,已经有二十二家存在虚假陈述的上市公司被投资者起诉,起诉原告逾万人。所以说,郑百文是中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产生的始作俑者。

  引发问责独董第一案

  郑百文虚假陈述行为被揭露后,2000年12月31日,郑百文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重组方案。2003年7月18日,郑百文公司重新复牌上市,不久,郑百文更名为三联商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联商社。在郑百文公司重组过程中,不少反对重组方案的中小投资者提起的诉讼,当时曾经轰动一时,也为证券市场及财经媒体所关注。但是这些案件中的原告最后均没有取得成功,主要原因是旧《公司法》中存在明显的缺陷,缺少有关收购重组中异议股东享有股份价值评估请求权和股份回购请求权的制度性规定。实际上,在这个案例中,当事人各方的立场与法院的处理结果均无可非议,可以非议的是当时存在明显缺陷的公司法制,这是我们立法上缺乏前瞻性所付出的代价。在许多情况下,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是共通的,完全可以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而不必采取反复总结经验、不断试点试错的后掠式立法模式。

  2001年9月27日,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做出后,郑百文公司及大部分被处罚人员没有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而被处罚对象之一、时任郑百文公司外部董事(相当于现在的独立董事)的陆家豪不服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对中国证监会的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处罚决定。后来,北京一中院做出了维持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的一审判决。对此,陆家豪不服,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02年11月18日,北京高院做出终审判决,判决维持一审原判,驳回陆家豪的上诉。应该说,陆家豪案实质上是中国独立董事法律责任第一案。

  同时,2002年11月14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检察院的公诉,以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对郑百文公司原董事长李福乾、原总经理卢一德、原财务处主任都群福做出认定其有罪的判决。在证券市场中,一个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被分别处以行政处罚、刑事制裁,并被投资者提起民事赔偿的案例并不多见。这种兼有刑事、行政、民事的“大满贯”式的结局,根据我的记忆,大概也就六、七家而已,郑百文当然位列其中,其他还有红光实业、银广夏、大庆联谊、圣方科技、科龙电器等。

  维权活动取得完胜

  2003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受理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件的通知,权益受损的郑百文投资者因此得以向河南郑州中院提起诉讼。当时,由于法院对投资者提交的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材料的立案审查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估计大约只有十位以内的投资者正式立案起诉。时至今日,我仍感到很困惑,因为像郑百文这样影响很大、权益受损人数众多的案件,竟然起诉者这么少,显然难以理解。我相信,权益受损的投资者绝对不止这个数字,可是为什么起诉人数又这么少呢?难道投资者不想或者没有信心维权吗?是三联商社与其他投资者已达成了庭外和解?还是加长的立案审查期限制了投资者的起诉?我无法回答。而我所代理的范女士等三位投资者的案件则在2003年8月被郑州中院受理,投资者要求法院判令郑百文(即三联商社)向原告支付因虚假陈述引起的侵权赔偿款项,并承担案件诉讼费。

  整整过了一年时间,2004年11月,郑百文民事赔偿案终于在郑州中院开庭。在庭审答辩阶段,三联商社一度以中国证监会的处罚决定针对的是公司重组前原郑百文公司的违法行为,重组后的公司不应该承担重组前公司的责任。最终,三联商社的理由没有被法院接受。又过了一年时间,2005年12月,郑州中院终于下达了一审判决(判决文书下所标明的日期却是2005年4月),判令三联商社对其虚假陈述给投资者造成的实际损失进行全额赔偿,范女士等三位投资者的索赔总金额超过17万元。据了解,同类判决一共有五起。郑州中院在其做出的民事判决书中称,法院认为,投资者所投资的是与虚假陈述直接关联的郑百文

股票,投资者在虚假陈述实施日以后至揭露日前买入该股票,在虚假陈述揭露日以后持续持有该股票而遭受实际损失,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三联公司应当对其虚假陈述给投资者造成的实际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在上诉规定的时间内,三联商社不服一审判决,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上诉的主要理由是郑州中院在判决时没有考虑系统风险因素等。

  今年10月20日,郑百文虚假陈述纠纷上诉案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二十多天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很快做出了二审判决,维持了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即100%支持了原告投资者的诉讼请求。应该说,郑州中院和河南高院所做出的一、二审判决最大限度维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在范女士等三位投资者的案件中,二级法院全额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这在迄今为止的证券民事赔偿判决中是绝无仅有的。至此,在郑百文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维权活动取得完胜,可以这样说,由郑百文事件引起的诉讼至此也告一个段落,郑百文也将成为中国证券民事赔偿史上的历史坐标。(作者单位: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