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通胀风险在资产泡沫而非CPI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 04:1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乔漪虹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经济统计数据,10月份,CPI同比增长1.4%,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2个百分点。

  CPI数月以来维系在2%以内,基本打消了人们对中国近期通胀的忧虑。显然,在目前CPI水平较低,且央行希望通过中美利差保持人民币升值的可控、渐进和稳定情形下,可以预见央行利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CPI增幅不高是否就意味着中国的通胀压力不大?一般来讲应该是这样,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现状和复杂的结构性矛盾。笔者认为,用CPI来考量通胀状况的准确度已经越来越低。

  首先,CPI中篮子商品及其权重已经难以准确反映经济内部各要素价格变动的状况;CPI保真度受到了学界的质疑,CPI统计数据也与居民生活体验存在某种程度的背离。这种现象虽然可以通过统计技术和手段得以阐释,但用纯粹的技术性手段阐释这种背离难以完全说明问题。作为

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CPI存在的基础条件是要能够客观反映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但从当前的CPI与居民现实感受相背离以及CPI篮子商品及其权重问题来看,CPI并未能很好实现这些目标。从这个角度讲,当前的CPI不能等同于当前的通胀状况,而只能是作为反映中国通胀状况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其次,之所以造成目前用CPI表示出来的中国通胀水平不高。笔者认为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相对于投资和出口,中国消费内需市场的增长愈发扁平化。消费内需增长的扁平化和居民消费存在此消彼长的挤占性特征,是CPI近期变动不大的重要原因,即在CPI商品篮子中,不同时期拉高和拉低该指数的商品间进行了部分对冲。另一方面,转型时期的价格双轨制特征决定了CPI并不具有完全的市场内生性功能。目前

能源、货币等关键商品价格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价格管制,而非完全市场化定价。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统计局所统计的CPI都存在着政府价格管制下的人为扭曲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通胀压力因为消费内需疲软而被转移到了金融资本市场,目前的通胀部分地被资产泡沫问题所替代。这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当前劳动—资本分配结构中,资本支配和决定着收入

蛋糕的切分主导权。中国当前最活跃的市场是资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一般消费品市场则显得相对平静,而资产和资本市场与CPI的关联度不高。目前住房等耐用品消费,一方面体现为跨期消费,这种跨期不仅体现在花未来的钱(住房按揭),同时也在花过去的积蓄,居民要买房,必须要攒钱来支付首期。另一方面住房消费是居民挤占性消费的产物,单就居民的住房消费看,实际上是以压低过去和当前CPI指数为前提。

  二是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问题日益加剧,也助推了以资产价格泡沫为主的通胀压力特征。10月份贸易顺差再创新高,达到238亿美元,经济对外依存度持续提高,加之强制结售汇制度和内需疲软,使得外贸顺差更多地滞留于货币金融市场,而难以在实体经济中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促使金融市场面临巨额过剩货币流动性压力,不断推高资产泡沫。

  笔者认为,中国通胀风险在资产和资本市场方面的表现程度要高于一般商品市场的CPI,其突出特征就是资产泡沫。因此,要有效缓解通胀压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及时跟进,要改革外资优惠政策和出口优惠政策,同时改革税制降低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实际税负等来缓解目前的资产价格泡沫。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