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新捷达年底下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4:52 金融投资报

  按照此前各方的公开说法,成都一汽捷达生产线将于今年底投入生产,并下线第一辆成都造捷达车,届时,成都的消费者可以买到本地产捷达车了。时近年底,成都产捷达能否如期下线,这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市场人士认为,成都捷达生产线能不能如期建成,关系到成都乃至四川首个轿车基地的诞生,关系到能不能吸引到更多汽车企业进入成都,关系到数十家本地零配件企业能否为其配套的一系列问题。

  捷达项目一波三折

  据介绍,一汽大众进入成都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002年,一汽集团就在四川成立了成都一汽。据成都市汽车产业推进办介绍,在成都一汽的股本构成中,一汽集团占81.15%,成都工业投资公司占18.85%。在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成都一汽成立之后,一汽集团打算以成都一汽为载体,将捷达车的生产线搬迁至成都。但是,据知情人士介绍,由于成都一汽成立后当时国内轿车市场不振,一汽集团成都捷达项目一度几近放弃。

  但是,省市有关方面一直没有放弃,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一汽与四川其他汽车项目的进展顺利。2002年一汽整合

天津一汽,与日本丰田合资前,整合了四川丰田,成立了四川一汽丰田公司,拟在四川发展客车项目。在这一项目的鼓励下,加上国内轿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节约成本,降低物流支出,在成都上捷达生产线再次走上前台。据悉,期间,德国大众也曾多次派人到成都考察,与有关方面探讨建立生产线的问题。对此项目,四川省及成都市有关方面也极力摄合,多次北上拜访一汽相关部门。去年5月,成都一汽正式从原老厂区迁入龙泉成都专门规划的汽车工业园中,开始捷达生产线的建设,车型也由此前传言的老捷达确定为新捷达。本地对捷达车偏爱的消费者也对购买家门口生产的捷达车充满了期待。

  成都的轿车情结

  作为国内有名的私家车第三城,没有自己的轿车生产厂一直是成都乃至四川有关方面的心病。尽管缺乏基础,省市在发展汽车产业的过程中也一直没有放弃轿车项目的争取。据原成都丰田负责人江自中透露,在引进日本丰田时,丰田方面一度承诺在成都上轿车项目,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按规定,国外汽车生产商在国内的合资汽车项目不能超过2家。2002年,一汽先后将与丰田合资的天津汽车和四川丰田收入旗下,丰田得以多出一个合资名额,四川与丰田合资上轿车项目眼看在即,然而,丰田却又将目光转向了地理位置和基础更好的广州,整合原广州标致公司,最终将丰田轿车项目摆在了广州。

  但是,成都并没有放弃轿车项目的努力。在省市的规划中,都提出了适时发展轿车项目的目标。成都市汽车产业推进办公室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整合成都客车及载货车企业生产资源,培育轿车产业链。汽车推进办的人士称,基于成都较强的配套能力和汽车产业现状,成都专门规划了汽车产业工业园、卡车生产基地等重点发展区域。其中成都汽车工业园则是以位于龙泉的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聚集区,重点发展整车、配套零部件生产及汽车物流等相关产业,形成以轿车、大中型客车、专门改装车等车型生产为主的整车生产区,以轿车配套零部件为主的零部件生产区,以及以配套物流为主的汽车物流配送中心。集中资源扶持成都一汽、四川一汽丰田、一汽客车(成都)公司等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形成轿车、载货车等两大产业链,依托轿车等整车项目发展成都汽车业的思路表现得清楚明了。迎合一汽的战略调整,首先引入捷达则成了成都及四川省近几年来最迫切的事。

  本地配套尚需时日

  据成都市汽车产业办介绍,成都一汽搬离原老厂区后,将在汽车工业园中新兴建一条总装线和喷涂线。今年年底,第一辆捷达车将如期下线。根据先前的规划,2007年产量将达到2万辆。

  据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目前,捷达车在成都一年的销售量大概在五六千辆,总体保有量约在5万辆左右。

出租车约80%以上均为捷达,如果以每5年的更换周期来算,每年将新更换一万辆左右的捷达车。无论是汽车保有量还是增幅,成都都是捷达不容忽视的市场。

  但是,据成都汽车办有关人士的介绍,成都一汽前期主要进行利用总成件总装捷达车和成车后的喷涂工序,配件和总成件的生产主要在一汽总部进行,后续项目要视捷达在成都及西部市场的发展而定。因此,目前,本地零部件企业尚不能为成都一汽提供配套服务。捷达产业链在本地的延伸尚看市场的发展。

  □本报记者孙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