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资源匮乏:三只“虎”挡了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4:0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见习记者许先锋

  截至目前,中小板已有76家企业挂牌上市,另有10余家公司正在或已完成首次发行,挂牌上市在即。中小板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是,中小板的后备上市资源情况却不容乐观。

  有关统计显示,自中小板IPO重新开闸以来,证监会发审委会议共审核首发申请40多家,通过了30多家。截至目前,已过会待发行的公司仅剩十家左右,即使加上在审的,总共也不过几十家。

  是优秀中小企业资源不够丰富吗?不是。

  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环境,催生了一大批质地优良的中小企业。按照新的上市标准,仅长三角地区,大部分地级市都有几十家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以无锡市为例,该市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质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符合中小板上市条件的企业更是犹如满天繁星”,深交所一位从事市场推广的工作人员表示,“但是,自今年中小企业IPO开闸以来,无锡市还没有一家公司发行上市,这的确是个遗憾”。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偏差,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产权界定等因素成为众多中小企业上市的主要障碍。

  首先,不少民营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简单地认为企业上市就是为了融资,而目前他们并不缺钱,所以上市的欲望不强。如深交所在无锡地区的一项调查显示,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控股股东将融资视为企业上市的唯一目的。而这些企业家大多未能认识到,进入资本市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将促进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打造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

竞争力。同时,进入资本市场还有利于增加企业自有资本,提高抗风险能力以及树立企业品牌,提升企业形象和提高企业影响力。

  其次,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的产权界定问题也是阻碍许多企业启动发行上市计划的现实原因。目前许多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是由原来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的,这在依靠“苏南模式”发展的江苏民营企业中尤其具有代表性。在产权模糊的情况下,实际控制人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控制企业,也可以使转制过程和细节隐蔽化,但上市必须规范转制程序,实际控制人同时需要为其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而支付相应的对价。对此,有关专家建议,此类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借鉴一下

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路,即支付一定的对价成本来换取清晰的产权。至于支付对价所需资金可以通过一些金融创新手段加以解决,而由于这类企业的发展过程有其特殊性,在产权明晰过程中,也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产权部门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再次,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就是来自海外资本市场的竞争。面对中国丰富的后备上市企业资源,境外

证券交易所早就虎视眈眈,并一直不遗余力地开展推介工作。以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为例,在某些后备上市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他们与当地政府上市主管部门及企业除保持平时的电话、邮件等远程联系服务之外,还基本上做到了每两周上门沟通一次的服务频率,境外证券交易所的这种推介做法值得国内证券交易所借鉴。的确,与前几年国内资本市场相比,境外资本市场存在着一定的优势。然而随着“两法”(证券法、公司法)的修订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国内资本市场各项制度性障碍逐步消除,中小板企业发行上市的审核环节无论是效率还是规范程度都已大大提高,企业自申报材料到核准发行一般只需3-4个月,企业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百日上市”计划。此外,与境外资本市场相比,国内中小板还具有上市及维护成本低,再融资功能强等优势。无论在快捷性和透明性上,境外资本市场已经没有明显优势了。

  中小企业在我国当今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未来我国资本市场上的生力军。如何帮助他们走出思想认识误区,消除他们对资本市场的种种思想顾虑,顺利完成与资本市场对接,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证券监管机构及有关中介机构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