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披露不透明拖了清欠后腿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使得投资方无法下决心买壳,严重影响了重组及清欠进程 本报记者 袁克成 距年底不到50天,95家上市公司,260亿元占款,清欠攻坚战的难度可想而知。95家公司中,一批公司的占款方已为空壳,其清欠只有依靠重组引入新的大股东。但从记者近期采访的情况看,部分有意愿入主上市公司的投资方,却由于对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无法下决心买壳,进而严重影响了重组以及清欠进程。 江苏一家颇具实力的民营企业负责人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介绍说,他很早就看中了上海某家上市公司,虽然该上市公司目前大股东占款问题严重,可无论从产业布局、人员配置、销售渠道的角度,都是较为理想的并购对象,因此近期已经频频与该上市公司大股东接触,也表达了买壳上市,同时代大股东偿还占款的愿望。但问题在于,该公司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在公开信息披露之外,很可能还有相当一批欠款、担保。因此,对于是否买壳迟迟不能下决心。 “上市公司有问题不可怕,存在占款也不要紧,前提是只要把现状披露清楚,显性问题我能承担,潜在风险我无法承担。”这位负责人对记者坦言。 江苏这家民营企业的心态并非个案。由于证券市场中,买壳上市者在入主后,却发现上市公司黑洞远超披露内容的事例比比皆是,因此造成很多极具实力的欲买壳者裹足不前。 这些企业的提心并非没有道理,一家地方银行相关负责人在与记者交谈时称,的确有上市公司为某企业在其银行巨额借款进行了担保,同时这家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中根本没有显示该笔担保。这位负责人坦言,他知道这家企业的借款根本无法偿还,上市公司肯定要履行担保义务。但他也知道,以这家上市公司目前的资产状况,根本无法履行担保义务,因此,他现在能做的,就是等待这家上市公司被收购,一旦有新的大股东入主并注入优质资产,银行方面就可以公开要求上市公司履行担保义务了。这位负责人还对记者表示,如果银行方面现在就公开要求上市公司履行担保义务,不仅拿不到钱,而且会吓跑了打算买壳上市的公司。 事实上,相当一批上市公司,清欠攻坚战的完成需借助于新的重组方,但由于一些上市公司大量的负债以及或有风险没有披露,造成了重组工作进展缓慢。对此有专家建议,目前上市公司在全力清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将尚未披露的重大信息一次讲透,这不仅是为投资者负责,更可以增强希望借壳上市者的信心,加快重组、清欠的进程。对此,也需要相关监管机构、银行以及地方政府的全力配合,如此才能创造重组乃至清欠的良好环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