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秋高风怒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枯草在寒风中摇曳》 艾轩 2001年作

  风是自然的产物,难以避免,也必须面对。乾隆皇帝曾经留下“观风听月”的传奇雅趣,就代表了达观的人生态度。其实,“观”风的确是一种现实中最常见的现象,并不是玄之又玄的另类行为。虽说风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套句物理学用语,它无色、无味、无形,但像艾轩的这件作品所表现的那样,人物飘散的发丝,背后枯黄的野草,都在寒风中摇曳着。在2004年的瀚海秋拍中,这幅画拍到605,000元。

《暖阳》 马轲 2002年作

  风停了,自然算是这个寒冷季节里的好天气,但最好的还是温暖的阳光。冬日的暖阳仿佛总是分外可亲,大概“冻人”的时节里柔和的光芒、适当的温度成了走俏的缺货,能够达到与“雪中送炭”异曲同工的感人程度。只不过,暖阳是上天的恩赐,大自然的给予。在马轲的《暖阳》里,三三两两的人们结伴走在街头,明度较高的用色,简洁轻快的笔触,无一例外地衬托出阳光的温暖柔和。

《劲风》 王可伟 2005年作

  寒风的凛冽,似乎是亘古的真理,若是在不适合的时节吹起了和煦的微风,人们反而要猜测气候异常变暖的诱因了。不过,在风中瑟瑟发抖的时候,有一句老话值得回味:“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王可伟的《劲风》中,身着沉重铠甲的老将军,顶着边塞怒吼的狂风,奋力拉开强劲的硬弓。这里,不仅有真实的劲风,也有“箭去如疾风”的意味,更显出老当益壮的神勇。在今年的保利春拍上,这件作品以330,000元成交。

《寒风萧瑟》 周思聪

  秋末冬初,最为凄凉的恐怕就是萧瑟的寒风。以往,这个时节常用的一个词,叫做“肃杀”,带着些许生命将枯竭的伤感。都说“秋风扫落叶”,短短几天,黄绿参半的树叶纷纷随风飘逝,就连香山正盛的红叶也难逃此劫,据说已残了大半,不再是满山的辉煌。而人似乎更为脆弱,不再在乎厚厚的冬衣让自己看起来臃肿,还是保暖更为重要吧。在周思聪大面积渲染和渴笔勾勒的《寒风萧瑟》里,这种心理不言自喻。

《火锅》 杨劲松

  当然,天气恶劣时候,最适合吃一些滚烫热辣的食物,火锅自然是上上之选。闲暇之余,招呼三五个亲朋好友,在家里也好,在餐馆也好,聚在一起边吃热呼呼的火锅,边拉着家常。即便外面是天寒地冻的境况,屋子里却是一幅热火朝天、其乐融融的景象,也算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大享受吧。不过,杨劲松的《火锅》里,煮的却是工厂的烟囱、手机、电视、可口可乐等,表达出艺术家对于现代工业文明的一种社会反思。□张秀娟

  秋渐深而日渐短,这应当算是农历九月的典型气候特征。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再加上一个强大的西伯利亚寒流的助威,寒冷仿佛成了一瞬间的事。连续几天的狂风,结束了达到50年来最高纪录的“暖秋”,也把偌大的北京城送入冬季的门槛,东北地区甚至迎来了第一场雪。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