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加速抢夺S股壳资源 曲线获取高额回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1日 02:48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袁京力

  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尾声,未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是投资富矿还是地雷?在不少具有高风险偏好的私募基金眼中,这是获取高回报的最后机会

  上证综指11月10日突破1900点高位,创下五年多来的新高,这让不少私募基金经理开始彻底调整此前一段时间的投资思路。

  将把大部分资金用于有并购想像空间的S股(即还未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新战场——是《财经时报》记者最近对上海一些有数年投资经验的私募基金经理调查时,得到的普遍回答。

  随着中石化(600028)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沪、深两地
股票
市场遗留的S股公司所占A股市场比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市值上,均降至10%以下。

  这意味着,对私募基金而言,可供选择的机会已经不多,要想在最后的盛宴上饕餮一番,还得抓紧时间。

  套利诱惑

  与未上市公司为实现上市进行并购不同,私募基金纯粹是为获取短期高收益,才加入到对S股公司“壳”资源的购买行列中来。

  《财经时报》调查得知,目前以投资公司或财务公司形式存在的私募基金,构成了对S股公司收购的主要力量。

  上海天道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铁成曾多次担任上市公司收购顾问,在他给《财经时报》列出的明细账中,一家总市值约2亿元的未股改ST类上市公司,即使净资产只有几千万元、每股收益也是负值,在私募基金完成对其30%股权的收购,接着完成股改、定向增发或其他资产重组程序,这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也可以达到10亿元以上。

  这意味着,这项投资能获得超过5倍的高额回报。

  巨大的套利空间,正是私募基金们现在欣然前往的最重要理由。

  路径选择

  私募基金介入S股公司通常有三种法则。

  一般情况下,私募基金采用的进入路径较为稳健。它们会找好有上市冲动的“下家”,对目标S股公司进行联合收购、股改及资产重组。随着这“三步曲”的完成,S股公司股价往往会获大幅提升。

  对于股改难度大、持续时间长的上市公司,私募基金会异常小心。

  记者熟识的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刘斌曾接触过中部某省一家化工类S股公司,当获悉目标公司已经停产,他变得意兴阑珊,因为恢复生产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

  有时,私募基金也会采取更激进的方式。

  和君创业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李肃告诉《财经时报》,一些金融类投资公司,收购S股公司控股权后,没有立即进入股改程序,而是以四、五千万元收购一些高科技企业资产,再注入到S股公司并帮助其彻底改头换面。

  李肃形象地把这类方式描述为“纯粹的金融运作”。他透露,与他们公司合作过的私募基金中,不少就属于这一类型。

  事实上,私募基金一边在大举介入S股公司的重组,一边并未放弃在二级市场对S股股价控制权的争夺。

  公司基本面和二级市场股价的双向配合,这种传统的股市“做庄”模式,现在依然在私募基金中盛行。只是,相较五、六年前而言,“做庄”手段更为隐蔽。

  潜在风险

  私募基金的疯狂介入正在导致S股公司“壳”成本飙升。

  李肃告诉《财经时报》,在今年年中,质地比较“干净”的S股公司,“壳”成本约在1500万元左右。

  现在,它们中的一些公司身价已上升到7000万元以上,这为私募基金的投资带来一定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对当地S股公司未来发展的态度,也会给私募基金和其合作伙伴的投资带来不可小视的风险。

  刘斌参与的一家S股公司重组案,就因地方政府对收购方不认同,使得重组搁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