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地产商造假,你又拿它如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1日 02:4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冯雪梅

  都知道房地产业是个暴利行业,可其利润究竟达到多少,外人多半只能猜测。公众叫喊着公布商品房的成本,只是干嚷嚷,过过瘾;“好事”的记者,追根溯源,查出的不过是某个项目的成本清单;至于人大代表递出的提议,也被理由充分地驳回。有着强大背影的房地产商财大气粗,压根儿不把你们这些多事者当回事,成本,那可是商业机密(天晓得这里面有没有受贿机密,腐败机密),凭什么公开?

  总算有官方机构认认真真来查账了。来自财政部的公告显示,检查的39户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12.22%,而实际利润率高达26.79%,隐瞒利润超过一半(央视《第一时间》,11月7日)。

  将近30%的利润,吃惊吗?我想公众对此早就心中有数。让人纳闷儿的是,在财政部这样的官方机构检查公布数字之后,业内人士对

房地产业的暴利说,依然坚决否认。全国工商联会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表态:“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国家统计公布的房地产行业利润在8%左右,一些大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公布的情况也是这样。”同时辩解,瞒报利润,应该是一些房地产的项目公司和小公司的行为。

  瞧瞧吧,明摆着查出了问题,依然能镇定自若,进退有余,铿然有声。屁股决定脑袋,房地产商会的会长,自然要向着自家人说话。再说,在房地产业这潭深水里,什么风浪没见过,睁眼说瞎话之类的本事,根本不值一提。我就是不明白,查都查了,证据确凿,怎么连造假的3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名单,都不能公开一下?一边说,你造假,你暴利,你的利润将近30%;一边又不敢指名道姓,只虚晃一枪。除了能证实公众的惴测不错之外,连“杀鸡吓猴”都算不上,也就难怪习惯了大风大雷的地产业人士不屑一顾。

  算算看,关于房地产业的整顿,出台过多少举措?效果如何,恐怕不用我多说。就在财政部通报房地产商瞒报利润的同时,建设部房地产司副司长姜万荣坦承,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成效还是初步的、不稳定的,部分地区

房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提供了佐证: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7%,同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深圳12.3%,北京10.9%,厦门10%,成都8.9%,呼和浩特8.4%和广州8.3%等;下降的城市只有2个,分别是:上海2.3%,丹东0.1%。

  报道此则新闻时,媒体用了这样的标题:全国房价高位运行,国务院对房产调控效果不满意。一边是近30%的暴利,一边是继续上涨的房价,能不叫人恼火?

  早就有论者指出,房价的调控,实际上是中央政府在和地方政府博弈。房地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力,无须再多言,至于其间的诸多利益链、交易链更是见多不怪。说中央不为房价着急的,假的,可中央这只调控之手,很难在地方发挥作用。

  房地产商现在快成了“万夫所指”。客观讲,因为和地方政府绑在一起,他们也确实替人背了不少骂名。没办法,谁让你是利益即得者。这些日子,清华教授周榕和地产商潘石屹的辩论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周教授痛斥的“宣扬拜金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与人民为敌”等“四宗罪”,让人看过感觉凄凉。道德大棒有时候是很没力量的。在与地产商的多次交锋中,不管是公众,还是像周教授这样的学者,几乎没占过什么上风。就连看似强大的媒体,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房地产业真的就风雨泼不进吗?别的不说,造假账、瞒报利润,偷税漏税,这些明显的违法行为,怎么就整治不了?查房地产企业的账,不只是为了证实一下公众的猜测,安慰一下大家伙儿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