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准备冲回已现端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 05:42 中国证券报

  分析人士认为,受新会计准则影响,上市公司可以在三个会计科目中通过增加“本期转回”和减少“本期增加”来调节利润,而第四季度上市公司将可能掀起一个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高潮。

  本报记者 高建锋

  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提供有关数据的12家公司转回各项计提准备2.477亿元,占其合计净利润的112.83%。分析人士认为,受新会计准则影响,上市公司可以在三个会计科目中通过增加“本期转回”和减少“本期增加”来调节利润,而第四季度上市公司将可能掀起一个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高潮。

  在新会计准则下,仅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三项的计提转回是被明确禁止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两项中的股权性投资并采用成本法计价的计提转回也是不允许的;其他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四项的计提转回在新旧会计中并无不同。

  一增一减露端倪

  在现行会计制度下,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可以使上市公司在年度之间转移利润,因而成为某些公司调节利润、管理盈余的“法宝”。对周期性明显的公司而言,在年景好时大额计提减值准备,在年景差时少提或转回减值准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滑利润;对T族公司而言,减值准备转回往往成为其扭亏为盈、逃避退市的“救命稻草”;对另一些公司而言,减值准备转回也常常是其为达到特定目的如再融资、股权激励等的非常之策。

  2006年2月15日发布、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因此,业内人士认为,2006年是历年资产减值冲回的最后期限,那些在此前年度通过计提减值准备“雪藏”利润,或需要并可以通过转回来满足某些经济指标要求的公司,有可能在此期间将减值准备集中冲回,否则2007年后这些可能冲回的利润将再也没有机会浮出水面。

  三季报的数据支撑了这一判断。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第三季度,沪深两市1138家实现盈利的公司中,67家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并且其中10家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是其净利润的10倍以上。上述公司并未在三季报中公布其各项计提的详细数据,但从已公布详细数据的12家公司来看,转回各项计提准备2.477亿元,超过其合计净利润2.196亿元12.83个百分点。

  考虑到12家公司样本太少,容易产生偏差,我们再来看2006年中报数据。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有可比数据的1334家上市公司共计转回各项计提准备186.327亿元,占其合计净利润1281.416亿元的14.54%;2005年上半年,有可比数据的1293家上市公司共计转回各项计提准备132.212亿元,占其合计净利润1330.833亿元的9.93%。两相比较可以发现,上市公司转回各项计提准备占其净利润的比例呈上升之势,2006年上半年该比例同比增加了4.61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受新准则影响,上市公司在涉及规则变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三个会计科目中,可以通过增加“本期转回”和减少“本期增加”来调节利润。

  事实上,在2006年中报中这一“增”一“减”已初露端倪。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1344家公司共计转回上述三项减值准备11.979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0.935%;共计新增三项减值准备9.231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0.720%。而2005年上半年,1293家公司转回三项减值准备占净利润的比例为0.791%;新增三项减值准备占净利润的比例为0.999%。两相比较,2006年上半年“本期转回”占净利润的比例同比增加0.144个百分点,而“本期增加”占净利润的比例同比减少0.279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更指出,虽然无法获取所有公司第三季度各项计提的详细数据,但由于三季报没有公布各项计提详细情况的义务,且不需要

注册会计师出具
审计
意见,因而上市公司在三季报中对减值准备项目调整的空间更大。

  四季度或爆冲回高潮

  业内人士认为,鉴于目前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仍保持较高水平,第四季度上市公司将可能难以抵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诱惑,掀起一个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高潮。

  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1334家公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期末余额合计271.846亿元,占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总额29846.601亿元的0.911%。虽然三项减值准备余额所占比例比去年同期的1.015%下降了0.104个百分点,但其绝对值还是有一定的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日前监管层一再强调要禁止在2006年底突击转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等操纵利润的行为,尽可能降低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空间,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公司肯定不会甘心放弃转回的机会,让以前年度隐藏的利润付诸东流。因此,第四季度仍可能爆发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高潮。

  但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三项资产减值准备在各项计提总额中所占比例不大,随意转回则太过明显,因而上市公司以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调节利润为多。

  据统计,截至2006年6月30日,1334家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总额为2543.623亿元。其中,坏账准备为1900.006亿元,占比74.70%;存货跌价准备为179.668亿元,占比7.06%;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为170.049亿元,占比6.69%;三项资产减值准备为271.846亿元,占比10.69%。

  而在2006年上半年共计186.327亿元的各项减值准备转回总额中,坏账准备转回为119.546亿元,占比64.16%;存货跌价准备转回为34.125亿元,占比18.31%;即将被新会计准则禁止的三项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为11.979亿元,占比6.43%。这一数据表明,三项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仍不是上市公司计提转回的重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