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注重组擦亮眼 肉包抑或是沙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 03:36 第一财经日报

  张志斌

  上市公司重组在给投资者带来不菲收益的同时,同样也蕴含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辨别和规避这些风险则成为投资者能否从重组中捞取“一杯羹”的重要因素。

  上市公司重组大多伴随着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转移,而控股方出于收购上市公司的战略需要,往往会改变上市公司原先的主营业务,甚至可能完全变成另一个公司。一旦新的主营业务仍然状况不佳往往就会导致重组失败。

  SST丰华(600615.SH)就是一个先例。前大股东冠生园在入主后通过重组将旗下的食品产业注入SST丰华,但公司业绩未见起色;汉骐集团在接手冠生园的控股权后再次重组SST丰华,而其注入的涂料业业绩也是乏善可陈,重组再次失败;最近SST丰华又在进行新的重组,新的控股股东沿海集团注入资产属房地产业,再加上原先的制笔业。SST丰华的主业变迁不可谓不频繁。

  伴随着数次重组,SST丰华的股价也随之起起落落,即有连续17个涨停的“惊天伟业”,也有从21元连跌4年至1.91元的“不归路”。

  如果说重组失败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最大风险的话,那么更多的风险则来自重组过程中的“暗礁”。

  由于重组方对上市公司的情况没有原先股东熟悉,虽然也会有事先的一些摸底调查,但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其难以发现上市公司全部的问题,等重组开始进行后才发现问题,往往使重组难度加大。

  S*ST生化(000403.SZ)的重组或许可以说明不少问题。山西振兴集团在与三九医药(000999.SZ)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派人入主S*ST生化后才发现,公司竟然还有2.2亿元的问题贷款,再加上S*ST生化原有的一些不良资产,使重组困难倍增,重组时间一拖再拖。目前S*ST生化已连续两年巨亏,2006年又预告亏损约8000万元,其股价也跌至历史底部。

  投资者在看到重组带来机会的同时,也要认真分辨其中蕴含的风险,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吃下去的是真正的重组“肉包”,而不是“沙包”。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