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港币减息看流动性过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3:5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刘勘

  本周一,香港汇丰银行突然减息0.25厘,随后中银、渣打、星展等银行也减息0.25厘,令香港银行间利率优惠重现。汇丰银行并表示不排除再度减息的可能,似乎意味着久未出现的减息周期揭开了序幕。

  由于近期中行、建行、工行等大型国有企业去香港发行上市,吸引了国际和境内大量资金关注和加盟,热钱涌入香港甚多,尤其工行成功上市后,认购资金大部分尚未离开香港,而暂时存于香港银行或投资于香港股票市场。与此同时,为避免国家外汇储备激增,工行发行募集的200亿美元也滞留在香港,可能还有其他大型国有企业的募集资金也有部分停留在香港。加之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大,诱使国际投机资本云集香港,令香港游资“水浸”银行。因此,香港银行业的龙头公司汇丰,率先通过减低货币利率的手段,给银行体系内过剩的资金“泻洪”。

  国际投资与投机资本看好我国经济发展,预期人民币仍将持续升值,导致近期香港资金泛滥并直接推升

股票市场,恒生指数已连创历史新高。而银行压低利率,减息作用也会助涨股市。因此香港一些机构投资者认为,港股短线即使有调整,依然属于大涨小回,股市进入资产泡沫阶段,要特别警惕资金逆流迹象。

  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对外开放,外汇管制“防火墙”存在,致使国际资本很难顺畅流到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市场来,于是有不少国际资金在香港市场上打转。不过,虽然不能大规模流入境内,但有关人士估计通过灰色渠道流入的热钱也不在少数,部分隐身于境内货币和股票等市场。

  有关机构统计今年1至9月份的数据表明,约有16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680亿元的资金流入,央行通过发行票据和正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货币市场资金7840亿元,在今年7月和8月分别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货币资金约3000亿人民币,于11月15日第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再次冻结1700亿,出入似乎基本平衡。但是年关临近又迎来贸易结算时期,估计10至12月可能有350亿至400亿美元,通过贸易结算流入我国,再加上FDI等其他方式外资流入,今年第四季度大约有5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600亿元)涌入我国。另外,央行票据于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到期的票据量分别为6200亿元和8500亿元,为此估算年底超过又将有1万亿元资金流入银行体系。再加上今年以来双顺差外汇储备占款等因素,释放货币大约3.6万亿元,1至9月份贷款出去2.76万亿元,银行体系内还有剩余资金将近1万亿。可见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流动性泛滥将加剧,我国金融体系将要接受过大过剩流动性资金的大考验,市场货币利率将在资金过大压力下继续降低,收益曲线也跟随下移。当然,港币减息及人民币流动性过剩越演越烈也预示,年内和明年初人民币加息几乎不可能。

  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银行系统的流动资金规模巨大而且还在增大,为了更好地控制投资和信贷增长,应加快推进

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笔者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在年底和明年初还可能继续,而股票市场的双向扩容已经成为疏导过剩流动性的一种方式,股市规模将快速增大,资本市场迎来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黄金时代,也酝酿着巨大的投资机会与风险。(作者系华林
证券
研究所副所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