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中资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压力不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3:5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央行上海总部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已对上海市场产生较强抑制作用

  证券时报记者黄磊

  本报讯昨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10月份上海市货币信贷报告显示,10月份上海中资金融机构呈现出票据融资、个人消费贷款和外汇贷款减少、中长期贷款投放集中的特点,目前中资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压力较大。

  由于受季节性因素和证券市场新股上市的影响,中资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出现跌势,存款分流势头显现。数据显示,10月份上海市中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减少170.89亿元,受升息预期减弱和国债、股市投资活跃的影响,中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储蓄存款减少77.16亿元。

  票据融资大幅减少

  受到大量票据到期和部分银行压缩票据控制信贷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票据融资10月减少65.7亿元,同比多减126.1亿元。10月份中资银行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减少3.38亿元,比上月多减5.3亿元,主要是由于个人住房贷款减少3.77亿元所致,央行认为,

房地产调控政策已对市场购房需求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

  10月份上海市中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减少70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减16.42亿元,外汇贷款已连续3个月下滑,受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及利差、汇差缩小等因素的影响,10月份中资金融机构除进出口贸易融资增加0.21亿美元外,其他外汇贷款全线下滑,当月各项外汇贷款减少1.9亿美元,同比多减3.28亿美元。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投向仍较集中于基本建设等中长期贷款。当月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加15.96亿元,其中新增基本建设贷款30亿元,同比多增18.3亿元。

  银行信贷结构面临调整压力

  央行上海总部指出,10月末上海中资银行人民币余额贷存比为62.7%,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仍处于较低水平。受货币市场利率上扬影响,中资商业银行当月新增有价

证券投资92.1亿元,同比多增19.3亿元。第三季度央行一系列货币政策出台后,中资商业银行在压缩票据融资规模控制贷款增长的同时,基本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中长期贷款仍保持一定的增长规模,致使中长期贷款集中度仍偏高。

  央行认为,目前中资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压力仍然较大。11月3日央行宣布自11月15日起再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一政策目标旨在抑制商业银行放贷动力,巩固

宏观调控效果。预计今年上海贷款增量不会突破去年水平,但信贷结构调整任务很重。为此,央行提醒各金融机构要正确把握货币政策调控意图,合理压缩票据融资规模,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进一步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