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嬗变:“风动”还是“心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 05:40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查明

  近期的明星品种无疑属于钢铁。随着宝钢、武钢等钢铁巨人靓丽季报的陆续登场,长期以来的悲观预期一夜间被大炼钢铁的热情所取代。

  “业绩好于预期”,这是资本市场对钢铁股走强的诠释。不过,这样的解释又多少有卸责之嫌。对于决定行业盈利能力的基本因素,无论是产量、价格还是成本,都在季报披露之前写在了发改委、统计局以及钢铁协会等部门和组织的网站上,而不应该仅仅被当作业绩大幅增长“事发”后的理由。

  我们乐于见到钢铁板块业绩的回暖,也乐于见到钢铁股股价的坚挺。而鉴于对上述解释的不满足,我们也乐于为钢铁股的走强寻找一个更加合理的“借口”。

  其实,即使不纠缠于盈利预测的准确性,在钢铁股联袂崛起的背后,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从表面上看,业绩增长已经为股价的上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但这样的推理实际上隐含了如下假设:既有的估值标准是合理的。例如,如果给宝钢8倍的PE,那么,当它的业绩是5毛时,股价就应当是4块;而当市场对业绩的预期提高到7毛5时,股价就应当是6块。简单点说,股价的“幡动”是因为业绩的“风动”。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既有的估值标准是否真的合理呢?为什么国际钢铁股平均PE在8-10倍,而国内的钢铁股则只有5-6倍?长期以来形成的估值标准,是否又应该有所“心动”呢?

  大体说来,钢铁股不招人待见,缘于被贴上了“周期性行业”的标签。这一点无可否认。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大,产品、原材料价格波动大,业绩不稳定,钢铁股估值较低有其合理性。

  但凡事都有个度。钢铁股真的需要“沦落”到5-6倍PE、1倍多点的PB水平吗?或许未见得。其实,和国际的比较更能说明问题。尽管周期性行业算不上好行业,特别是和一些成长性行业和朝阳行业相比,但它起码比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夕阳行业、衰退行业的景况要好,中国的钢铁行业,到底应该是折价还是溢价呢?

  回顾宝钢上市以来的业绩可以看到,其2000-2005年的每股收益分别是0.24、0.2、0.34、0.56、0.75和0.72元,随宏观经济和行业的起伏,其业绩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但一方面,熨平波动后,6年来每股收益的平均值达到0.476元,以本轮行情启动前4.3元的股价衡量,只有9倍的PE;另一方面,即使以0.2元的最低值计算,其PE为21.5倍,也明显低于目前市场近30倍的整体市盈率。

  很显然,“最坏的情况也好于市场平均”,这样的波动应是“可歌可泣”,而不应该是“可割可弃”,也不应该承受5-6倍的PE之轻。

  因此,尽管股价涨上来了,但我们更愿意将其视为估值标准“心动”的选择,而不仅仅是业绩“风动”的吹拂。两种解释,对于钢铁股价值中枢以及未来的走势,有着相去甚远的意义。

  其实不仅是钢铁股,A股市场值得“心动”的行业和板块或许还不少。过分注重金属价格及其对当前业绩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主要由资源储量所形成的价值中枢,有色股的涨跌某种意义上夸大了期货价格波动的实际意义;而对

房地产公司来说,
房价
、地价以及土地储备固然重要,但在最严格的土地政策以及由此衍生的毛利率趋降的背景下,其长期投资价值已凸现在营运效率上,但市场在估值上并未充分体现出不同公司在这一点上的差异……这样的偏差或将在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化中逐步得到校正,而“心动”的过程,无疑将伴随着价值的发现和风险的暴露。

  值得反思的是,和国际市场相比,A股市场不仅表现出机构选股的趋同性,还表现出研究结论的趋同性。一个缺少独立判断和观点交锋的市场,则更容易使估值标准出现偏差,而更不容易使偏差得到及时纠正。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