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国际化工物流成利润增长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 02:4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罗平华

  中化国际(600500)化工物流业务一直保持较高毛利率,同时增长稳定。历史数据显示2004年中化国际该项业务实现毛利率29.13%,2005年度提升至37.89%,2006年前三季进一步上升到39.37%。虽然中化国际的化工物流业务今年前三季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仅为5.97亿元,占总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也只有5.36%,但业内研究员表示,预计未来3年该项业务年均增长速度在30%以上,将成为中化国际未来的主要利润增长点。

  高端领域运力紧张

  据中投

证券分析师兰飞燕介绍,化工物流领域的市场竞争状况可以概括为:高端市场严重供不应求;中端市场基本饱和;低端市场供过于求。兰飞燕说,这里所谓的高端市场是指壳牌、巴斯夫、杜邦、拜尔等跨国合资化工企业的液体化工品运输市场,这些跨国企业对其液体化工产品的运输条件极为严格,包括优良的船队和专业的船队管理公司等,以保证其产品运输的绝对安全;中端市场主要指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国内大型化工企业的液体化工品运输,其对产品运输条件的要求低于大型跨国化工企业。

  据了解,目前受运力的限制,中化国际的化工物流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高端客户的需求。2005年,中化国际通过长约等方式承接了上海赛科、中海壳牌以及南京扬巴等高端客户的大部分水运订单,已占内贸水运中高端市场21%以上的份额。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化工品运输市场仍将保持运力紧张的状态,高端运输领域的运力尤其紧张,主要原因是客户产能的不断提高及随着国家安全标准的提高,低标准船只能不断被淘汰。

  据悉,未来一段时间,预计新增的部分大型石化项目包括

福建800万吨/年炼油、大连1000万吨/年炼油、天津2250万吨/年炼油、镇海1000万吨/年炼油和青岛1000万吨/年炼油等项目。

  2008年运力有望翻番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中化国际船队规模为18条,总运力达10.26万吨,在化工物流领域占据领先地位。2006年前3季度,中化国际共完成水运业务总运量152万吨,其中内贸运量105万吨,外贸运量4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了250%和6.8%。据长期关注中化国际的研究员介绍,该公司运力的未来规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扩大运力;另一方面对个别标准较低、船龄较长的船只进行出售转让,实现结构性重组。据悉,中化国际计划总计建造12条内陆运输船,目前已经拥有2条,尚有10条将陆续交付。再加上中化国际可分离转债融资建造的6条(每条船为7000吨载重的中级船),以及一定的自购、期租,预计到2008年中化国际的运力将超过20万吨,较目前翻番。

  在运价方面,目前国内化工品运输的运价机制正在形成之中。由于采取长约的订单形式,化工品运输价格独立于整体航运市场,运价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运价也会根据

原油价格的变动进行着小幅度的调整。

  兰飞燕表示,中化国际主要竞争优势体现行业标准、人才、配套等方面。比如,在配套方面,中化国际物流业务涉及船运、陆运、仓储。投资拓展了安全环保的集装箱陆上配送业务,在长江、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湾地区等化工品主要集散地布局码头仓储业务,形成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能力,打造完整的物流增值服务链条。

  鉴于化工物流高端领域运力紧张的现实和中化国际未来运力扩张的速度,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估计该公司未来3年化工物流年均增长速度在30%以上,并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利润增长点。

  中化国际昨日收盘价6.11元,跌1.29%。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