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超额定存拖累货币基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03:1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程林金烨

  货币基金由于定期存款问题正在经历新风险。为此,基金业内甚至开始羡慕某家合资基金,“当时它们拒绝将货币基金规模做大,也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损失。”

  定期存款之殇

  货币基金局面严峻,多家基金损失惨重。“目前最让人头疼的是解决超额定存给基金公司带来的损失。”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业内消息显示,由于遭遇巨额赎回,一些基金公司在货币基金上产生较大亏损,其中个别基金公司的损失甚至在侵吞掉历年未分配利润后,已威胁到资本金,这说明,部分基金在风险审慎性控制上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今年8月14日《关于基金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要求基金公司每月从基金管理费当中计提比例不低于管理费收入的5%,作为风险准备金。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针对的就是货币基金。

  据有关知情人士介绍,目前至少北京、上海、广东已经有若干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定期存款项目遭受重大损失。其中不考虑帐外数目,仅从这些公司三季报披露数字来看,上海某货币基金从二季报45亿的定存额降至三季报17亿,大约需要承担3584万元的利息损失,占其货币基金所收管理费近一半;广东某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二季报时定存额约26亿元,三季度季报减为1.5亿,大约需要承担3300万的利息损失,基本倾尽其货币基金一年的管理费;而北京某公司货币基金二季报大约有48.04%的存款和备付金,到三季度末该比例又升至57.58%,即使该基金仅将此比例减至30%的法定要求,所需要支付的利息损失就已经接近其货币基金一年的管理费收入。

  “由于货币基金特有的流动性和久期规定,假设基金原有定期存款比例是30%,只要当赎回超过10%的时候,就会波及定期存款,基金公司就要承担风险。”一位

货币市场基金经理表示。

  持续净赎回加剧损失

  货币基金的持续赎回加剧了基金公司的亏损,二季度一个月内货币市场基金曾发生高达46%的净赎回,三季度货币基金净赎回213.87亿份,某货币基金净赎回达到了57.72亿份。7只中短债基金全部净赎回,净赎回比例最少20%。

  一家基金公司的高管对记者表示,定期存款引发的风险问题并不是偶然的。货币基金正在为以前的冒险操作、违规操作付出代价;其所在的基金公司,就为此承担了3000万元的定期存款利差损失。

  而货币市场基金经理承受的压力也空前巨大。据透露,某货币基金经理因为不堪大规模代持虚高利润的压力,向公司主动提出将货币基金清盘,后迅速辞职;还有某货币基金经理在闻知公司意图将货币基金做大后,主动提出下课,货币基金操作上的风险可见一斑。

  同是基金经理,中国货币市场基金经理流动率远比

股票基金经理高。按照一般理解,从事固定收益类投资应远比股票投资稳定,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背后原因就在于货币基金过去竞相攀比收益率,导致竞争异常激烈,存在大量货币基金长债短做、违规代持,大规模放大打高收益率的现象。基金经理久处其中,压力非常大。例如某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曾在短时间内暴增,而收益率并未被摊薄。显然不可能是依靠其公开持仓品种获利,而更多的是机构代持部分。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货币基金的实际问题在于过于以“收益性”为卖点,短期行为严重,而忽视了对“流动性”、“安全性”的平衡。在国外,货币基金的平均久期都是90天,中国是180天,风险放大了2倍;而中短期债券平均久期3年,最长期限15年,风险更是扩大到6倍和30倍。

  一位货币市场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在货币基金资金链放大的同时,央行相继升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导致部分老货币基金券种贬值。同时随着IPO

新股发行和工行等巨型公司的发行,套利机构大规模赎回货币基金,导致货币基金陷入赎回、卖券、亏损、进一步赎回的恶性循环中。

  由于对巨额赎回估计不足,货币基金相继出现投资超标现象,多家基金发生巨额赎回。“每天几十亿的进出,托管行都觉得吓人”,一位业内人士称。巨额赎回还导致多家货币基金投资超标,例如基金投资定期存款被动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30%、基金投资剩余存续期超过397天的浮动利率债券的摊余成本总计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20%、债券正回购的资金余额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20%。

  对基金持有的定期存款比例的规定,是出于对货币基金风险控制的考虑和对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保护。在和托管行的联席会议上,基金业内基本达成共识,托管行和基金公司签定补充协议,一是所有定期存款必须提供流动性,允许提前支取;二是提前支取的利差损失由基金公司承担。

  “但今年中期以后货币基金发生巨大的持续赎回,超额定存的风险是业内始料未及的。”业内人士透露。

  短期券风险呼之欲出

  流动性问题爆发后,部分货币基金在最近以及三季度忍痛割肉,大规模减持套现定期存款,个别基金公司规模缩水95%,损失立现。与此同时,另一个隐患———短期融资券问题开始出现,现在部分基金已是谈短券而色变。

  短期融资券从产生以来,基金即是其积极的参与者。此后,管理层曾出台严格规定:货币市场基金只能投资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评定的A-1级或相当于A-1级的短期信用级别的短期券;投资于同一公司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及短期企业债券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因市场波动、基金规模变动等基金管理人之外的因素致使基金投资不符合上述比例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十个交易日内调整完毕。

  但福禧事件严重影响了短期券的信用体系。评级机构宣布福禧券评级失效,其短期融资券的二级市场价格就开始剧烈下跌,“福禧券一开始只是暴跌,其后几个月到现在根本没有交易,没有机构会买卖这种高风险的品种。”一位债券交易员称。另外,10月以来,个别公司的信用评级也被评级机构“不定期跟踪”,这意味着其发行的券种的信用级别随时可能被调低。

  一位基金经理称,以上券种,即使大幅折价自己也根本不会买,而银行间市场交易的不规律性使得基金无法及时变现,无法在“十个交易日内调整完毕”。更大的风险在于,一旦这些券种无法交易到最后,无法获得偿还,发生的损失如何清算?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境外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信用风险。例如中国台湾曾发生套利估值风险,造成了巨大窟窿,最后由基金公司承担;1994年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受垃圾债券信用风险的牵连而岌岌可危,最后解决方案是由基金公司承担损失。从国际惯例来看,基金管理人有责任承担类似的风险,以保证投资人的本金安全。

  一位货币基金经理认为,目前货币市场的风险给基金公司上了生动一课,使他们认识到货币基金流动性的重要,为了提高收益而违规承担高风险万万不可取。吃一堑长一智,以后,货币市场基金的定位会更加明确,也许,此次的损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