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再提准备金率:为国际收支减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彭兴韵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多少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仔细阅读央行的声明,不难发现,央行这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依据较今年的前两次准备金调整有了较大的变化。为了做一个清晰的对比,不妨将央行调整准备金后的声明摘录如下:“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大力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流动性过剩状况有所缓解。但是 ,当前国际收支顺差矛盾仍较突出,银行体系新的过剩流动性仍在产生。根据流动性的动态变化,人民银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巩固流动性调控成效。”这是11月3日宣布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声明。

  “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对外贸易顺差过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此次存款

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主要是为了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维护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这是7月21日央行宣布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声明。

  那么,前后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之间有什么差别呢?我们注意到,央行这次调整准备金率并不是因投资、货币与信贷的投资增长率过快,而是因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流动性增加。由9月末的经济数据显示,在投资、物价、信贷增长率各项指标趋缓的情况下,央行再次将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提高0.5个百分点,显然不是依据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而是依凭国际收支顺差的变化情况作出这一决策的。

  自今年3月份央行副行长吴晓灵的一番讲话后,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对冲外汇占款,便成了市场的一种普遍预期。这次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恰恰反映了央行试图通过这一工具来对冲外汇占款的意图。这意味着,法定存款准备金功能在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中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世界金融史上,法定存款准备金最早是为保持和提供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而产生的,后来又逐渐成了货币政策的一个工具。有意思的是,现在中国的准备金比率却成了回收和紧缩流动性的工具。

  贸易顺差、国际资本的流入导致的外汇占款似乎成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次央行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冲销由贸易顺差所产生的新的流动性,的确是属于一种无奈之举,但这恰好也反映了市场早先的预期,即以央行票据来冲销不断增长的外汇占款是难以为继的。实际上,自1994年我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之后,央行就一直在穷于应付外汇占款带来的货币扩张问题。简要回顾一下,央行的冲销操作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减少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以持有的国债进行正回购操作———发行央行票据———现在的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每一次新的冲销操作方式的出现,无不是因前一次冲销方式难以为继而逼出来的一种创新。

  也许是“穷则思变”。如果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冲销工具,央行会怎么办呢?毕竟,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也不是可以无止境地提高下去的。于是乎,央行现在越来越将贸易顺差当成了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除了平时的冲销之外,促使国际收支回到平衡状态,也日渐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这样,

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升值,便成了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便捷手段。这至少是许多人的一种印象,也是很多人的一种要求。

  汇率的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短时期的,长期贸易状况则取决于汇率之外的非金融因素。今年3月2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列举了造成中国贸易顺差的种种因素。可以预见的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不得不在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进行操作和予以完善。但问题是我们还是难以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我们认为,要改变由外汇占款给中国货币政策带来的诸多麻烦,中国只有彻底改变现行的结售汇制,从而才能真正切断国际收支与央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直接联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