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资金链紧绷民营房企境外觅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 04:4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陈英

  日前,记者获悉深圳市房产开发商———深圳鸿隆实业已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正等待上市聆讯,并计划在今年底于香港主板挂牌,集资约5亿港元。而此前广东碧桂园赴港上市的传闻也被证实。

  今年第三季度,内地已有两家国产商和1家地产代理与咨询服务商在港成功上市。据中国境外上市研究中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来已有6家境内地产类企业境外上市成功,且全部为民营企业,地产类民企正在迅速成为境外上市的一个热点。

  融资不畅是主因

  融资渠道不畅,让不少国内房地产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华夏

证券研究员分析,对于国内房地产企业,除去银行、信托,基本没有比较现实的融资渠道。海外基金虽然看好房地产投资,但由于缺乏退出机制以及相关法规,只能望而却步。国内上市对企业的条件限制较多、门槛过高,也无法成为主流融资方式。

  记者了解到,不仅处于融资瓶颈的中小房地产企业热衷谋求海外上市,就连一些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也跃跃欲试,甚至还有已经在国内上市的地产企业也希望寻求海外融资。

  据悉,近两年国家加强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进一步绷紧了地产商的资金链。去年“国八条”实施后,今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六条”,出台了有关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等8项“硬指标”;此后,“限外”、信贷管理、

二手房个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贷款利率、土地督察制度等各方面政策出台,这使得对资金极其敏感的房地产业不得不考虑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为何不在境内上市

  国内A股市场重启IPO后,到目前为止只有“保利地产”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其他的地产企业仍未能成功“入市”。

  中国境外上市研究中心分析员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国内上市的门槛对于民企来说仍然较高。同时,早前建设部的官员曾表示不鼓励房地产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融资。据悉,目前深沪两市的地产类上市公司大都是借壳的结果,通过首发上市的绝大部分是很早以前上市的公司。

  二是受国内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内普遍看淡房地产业,对民营的房地产业更不看好。而境外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仍希望通过投资境内企业分享中国经济的成果,且投资房地产的风险较低,所以存在海外成功上市的可能。

  三是在境内上市需要排队,需要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过堂会审”,而民企目前的资金链崩得相当紧,融资的愿望非常迫切。

  两种海外上市模式

  专业人士认为,在香港上市,中国企业便可获得一个国际化的融资平台。2004年复地集团(2337.HK)在香港上市,成功引来多家外资,比如摩根斯坦利、荷兰国际集团(ING)等都与其合资开发项目。

  目前,房地产企业有两种上市模式,一种是物业上市,即房地产投资信托打包上市,也即REITs;另一种是企业上市做IPO。

  就已上市的情况来看,以房地产企业为主进行IPO成功的概率更高,雅居乐地产(3383.HK)、广州富力地产(2777.HK)、世茂房地产(0813.HK)、绿城中国(3900.HK)、富阳(中国)(0352.HK)等无一不是以IPO登陆境外市场。相反,酝酿数年的万达REITs,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由于资产包的租金水平难以达到香港证监会的要求,万达REITs在通往上市的道路上搁浅。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国内上市相比,海外IPO成本较A股上市高,但再融资成本低、灵活性强,这才是吸引国内房企到海外上市的重要原因。据悉,相当一批海外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再融资额已大大超过IPO。

  “流血的上市”

  海外上市成功,对国内的地产民企来说也并非一帆风顺。上半年继瑞安房地产(0272.HK)因

股票认购不足宣布延期、协和上市聆讯未通过后,世茂房地产依然决定按计划进行招股。为吸引投资者踊跃认购,世茂房地产以低于净资产价值45%的价格募股,结果仅获得53.73%的认购,最终以6.25港元的招股价下限发行。此前2005年富力地产上市时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中国境外上市研究中心认为,这种“流血的上市”只能说明内地的民营地产企业已经被资本短缺逼上了绝路,后退将面临资金链崩溃,所以只能往前进,哪怕流点血也要筹到资金,以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有专家提醒,大量国内房企寻求海外上市,可能使一些优质资源流向海外,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因此,拓展国内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任重道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