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准备好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 05:0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铁木

  在过去的两年中,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似乎正在被颠覆,全球石油过剩并没妨碍石油高冲到80美元/桶,铜价的暴涨使得现代的中国人真恨不得回到老祖先的铜本位货币时代,理论家们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中国因素”的影响。但是“中国因素”也有不灵的时候,比如,我们与国际铁矿石三大巨头进行的谈判就是一个例子。

  理论上讲,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作为身处买方地位的中国人在贸易谈判时,头摇得应比老外更加剧烈才是,但事实上正好相反。

铁矿石的价格还是涨了上来。如果简单地按照教科书上的理论去做期货,准赔得找不到北。

  但传统的理论自有传统理论的道理,比如说期货市场有发现价格的功能,这本身没错,但问题我们在追逐期货价格波动的时候,要深刻理解期货市场发现的是什么价格,是一个由谁而主导的价格,这个问题很重要。

  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将近3000万吨大豆,中国的大豆购买力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中国因素”不能说不大,但今年的大豆居然没有怎么大涨,令人好生奇怪!难道刚刚问世不久的“中国因素”理论这么快就失灵了?其实不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正在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中心,中国劳动力的数量和低成本优势造就了中国“世界加工厂”的地位。

  但中国市场存在两个瓶颈,一是原材料供应,一是资本短缺。而国际经济集团就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对中国市场施加影响,石油和基本金属的价格上扬代表的是国际集团从原材料市场对中国市场的控制,而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的加快,国际集团开始运作运用资本手段从另外一端控制中国市场。原材料和资本是钳制在中国市场两端的高地,从而导致了中国商品价格和加工业收益的“盆地效应”。

  继续以大豆为例,国际资本在2003年至2004年期间成功地在大豆国际市场上击溃中国大豆军团后,逐渐开始通过资本运作全面进驻国内大豆市场,目前在中国沿海的64家外商独资或参股企业占国内大豆压榨能力的73%,参股外商掌控着企业70%的原料采购权。目前国际商业集团采取战略手段,与2004年大豆洗船事件时所采取的战略手段正好相反。当时由于大豆压榨业大多为内资企业,国际商家通过抬高国际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来威逼当时的大豆油厂就范,而现在油厂成了外资的家当,现在需要通过打压大豆下游产品价格的方法,抢占市场份额,打跨一些中小型的和国内独资的油脂企业。所以,虽然中国每月买进200-300万吨的大豆,但大豆价格就是不涨。

  中国正处在巨大的变革时代,以金融体系改革为代表的资本市场的革命已经开始,

股票市场的
股权分置
时代的结束和股指期货的即将推出,表明中国的资本市场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我们分析市场和预测价格波动时,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也许会失灵或者需要修正,这就需要我们以全新的思维去面对市场,当我们站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潮头面前,问一下自己:我准备好了吗?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