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混业经营时代的券商生存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 05:0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中投证券陈华龙

  在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业经营后,开始向混业经营体制回归。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要求混业经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趋势已经凸显。

  混业经营意味着金融功能的竞争性配置将取代原来的机构性配置,对资本实力并不雄厚的国内券商而言,如何在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投行的夹缝中生存,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金融控股和全能银行

  在混业经营模式下,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金融控股型和全能银行型。金融控股型中,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并列成为某一个金融控股公司下的独立实体。全能银行制下,投资银行附属于商业银行,成为其中的一个业务部门或控股子公司。

  全球排名前十大投资银行中,独立投资银行机构有美林、高盛、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等4家,其余6家都为金融集团下的投资银行机构。其中,采取银行持股模式的有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属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有花旗集团环球金融、摩根大通、美国银行。

  国内外很多研究成果表明,无论是风险控制还是经营效益,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都要优于全能银行模式。

  混业经营对投资银行业的影响

  1996年商业银行进入投资银行的通道大规模敞开后,以及《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美国投资银行业才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冲击。

  事实上,美国银行业特别是大型银行才是美国实行混业经营的最大受益者,特别是那些在全面放开前有幸成为混业经营试点的银行更是最大赢家。美国经验表明,绝大多数投资银行要想在混业经营时代生存下去,最好的归宿还是与商业银行结成联合体,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

  国内投资银行模式的可能选择

  从1997年分业经营体制确立后,国内大多数证券公司都采取了独立发展模式,仅有为数不多的证券公司附属于某一大型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其中又以金融控股型的居多,代表性的有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平安证券。

  囿于国内法律限制,商业银行为了重返投资银行业务,采取了“曲线救国”的策略。比如,中国建设银行于1995年和摩根士丹利合作成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04年建行股份制改革后,已经将持有的中金股份全部转让给新成立的建银投资;中国工商银行与香港东亚银行合作,在香港收购擅长投资银行业务的国民西敏银行下属的西敏证券,合作建立工商东亚金融控股公司,从事香港和内地的投资银行业务;中国银行在英国设立进行投资银行业务的中银国际,实现业务的国际化等。

  由于国际主流外资银行都已实现混业经营,受缚于分业经营的中资银行在国门打开后的全球竞争中将遭遇制度瓶颈。可以说,国内银行是否混业经营的决定权很大程度上已经交给了竞争对手。为顺应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一些国内银行已经开始在为混业经营时代的来临做准备。据悉,工行、建行和浦发银行已经成立了相应的投行部,其它国内商业银行也正在纷纷效仿。交行已经得到了国务院的特许,可以试点“混业经营”。最近,天津

渤海银行也有意利用国家给予滨海新区的优惠政策,参与混业经营试点。

  鉴于1997年以前银行经营证券业留下的阴影尚挥之不去,银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搭建刚刚完成,以及目前存在的法律障碍,由商业银行直接控股证券公司短期内还不能成为现实。譬如,在这一轮券商重组热潮中,国内商业银行就只能作壁上观。从国际金融变革趋势、国内分业监管体制约束及监管层的倾向来看,金融控股公司仍将是混业经营的主要制度安排。除了中信集团、招商局集团、光大集团和平安集团等已经存在的准金融控股公司外,最近由中央汇金全资控股的建银投资不仅承接了原汇金持有的建行股份,而且频频参与国内券商的重组,金融控股公司雏型凸现。

  显然,一旦混业经营正式登堂入室,中国证券业将再次面临重新洗牌,现有的业务格局和竞争态势将重新定位。相比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销售渠道无疑具有绝对优势,国内商业银行对投资银行业务的渴求、传统银行业务的激烈竞争及面临的全球化挑战将使国内银行业加快布局证券业的步伐,中国金融业有可能走上美国曾经经历过的从银行持股公司再到金融控股公司的循序渐进的演化路径。在这个兼收并蓄的过程中,除了极少数证券公司能够凭借其雄厚实力、特色经营独立于该体系之外,大部分证券公司要么被同行兼并,要么被蚕食进金融控股公司缔造的金融帝国中去。而现有的这些金融控股公司无疑具有先发优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