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工行A股折价或因备兑权证而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 01:09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周松林 上海报道

  作为同价发行、同步上市的A+H大盘蓝筹公司,工商银行自上市以来,其A股一直对H股保持着一定的折价。此前,中国银行从H股回归A股市场上市后,也出现了A股对H股的折价现象。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很多,但证券机构针对工行和中行的H股发行了相当数量的备兑权证,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据悉,工行在香港上市首日,即有多家机构发行了29只工行权证,其中绝大多数是认购权证,并于同日上市交易。同日,新加坡市场也发行了一定数量的工行权证。截至昨日,香港市场上与工行挂钩的权证产品共有22只,中行权证则有80只,这些数字还未包括新加坡市场上的相关权证。

  专家指出,相关银行或

证券公司要发行备兑权证,需根据权证的设计方案,购入一定数量的基础
股票
,以应对权证持有人到期行权之需,或对冲到期行权的风险。这必然会促进市场对基础股票的需求,提高了基础股票的交易量和价格发现的能力。这可能是导致工行、中行等国企A股对H股形成一定折价的原因之一。专家同时表示,这种现象也表明国内证券市场需要备兑权证这样的衍生产品。

  对于国内首个备兑权证标的证券的选择,市场十分关心。按照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权证管理暂行办法,发行权证的标的证券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即最近20个交易日流通股份市值不低于30亿元,最近6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累计换手率在25%以上,流通股股本不低于3亿股等。据此,只有那些大盘蓝筹公司才有可能成为未来备兑权证的标的股票。分析人士也认为,工行、中行这样的超级大盘股,很可能是首选。

  不过,从上证所此前的公开表态看,ETF特别是上证50ETF可能才是首选的理想标的,其在投资、风险控制以及避免操纵等方面均最合适,功能和

竞争力也类似于股指期货,必然会受到市场欢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