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读者之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05:59 中国证券报

  ■读者之声

  引导银行资金向资本市场分流

  近日,199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斯出席“国际高级金融与经济论坛”时表示,中国政府应当引导银行过剩资金向资本市场分流。莫里斯分析认为,银行应增加资金的投资渠道,并进行盈利模式的转型。

  要让银行资金顺利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就必须有严密的监督体系和相关完善的配套措施出台。境外中央银行的资金已经通过QFII的形式来投资A股市场,境内的银行资金也应增加投资渠道。现在,银行资金获得利润的主要渠道在房贷这块。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之时,这部分盈利渠道是属于比较优质的,但是,一旦房地产价格出现下滑,房贷违约数量的大幅度出现,将使银行处于无法分散风险的尴尬之中。而那些回报稳定的大型蓝筹股,在境外市场被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长期持有的,倒是最优质的投资渠道。为什么工行、招行的H股价格比A股市场的溢价高出不少?原因在于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比例严重不足。在绝大多数时间段,我们的机构投资者规模的增长始终远不及融资额度的增长速度。在同等规模的市场横向比较下,QFII的审批速度也通常显得有些滞后。随着A股市场大型公司筹资额的快速增长,相应的发展培育机构投资者的步伐也应加快再加快。不仅仅是要引导银行过剩资金流入资本市场,QFII的规模也可出现爆发性增长。(江苏 苏越)

  清欠应痛打肇事者

  清欠已进入白热化,已进入到拼刺刀的阶段。“奋战80天,坚决打胜清欠攻坚战”,“要么还债,要么承担法律责任”,从这些口号里已感到了浓浓的战斗气氛。

  清欠应该向谁开刀?应该向侵占资金的肇事者开刀。但是有的肇事者已不在原来的岗位上,有的另有任命,有的已经退休,还有的已提拔高就。清欠就应该不管其在何处,均向其开刀,够什么处分就受什么处分,够判刑的就应该抓起来。因为侵占资金实在是严重妨害了上市公司的发展,严重损害了股东特别是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有的上市公司是被掏空退了市的。肇事者不受到处理实在难平公愤。

  现在有一种倾向,走了的就没事了,归还了欠款也就既往不咎了。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问题犯了就不应该放过。如果现任董事长和侵占资金无关,是前任或前前任干的,那你对于这次清欠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管理层已把董事长明确为清欠第一责任人。而且你既然是现任董事长,就有经营好公司、维护好公司权益的责任。你应该奋起清欠,应该向违规的大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进行一次“肉搏”。否则要么说明你不称职,要么你可能徇私情,也应该调离岗位或给予处分。(河北 谭天)

  对“红嘴”也应监管

  10月27日,全球注目的工商银行上市了。笔者注意到,工行上市前,绝大多数股评分析师预测的开盘价都高于4元,有的甚至于看到7元以上。更有许多分析师号召投资者,4元以下全部买进。但工商开盘的情况,让所有相信股评分析师的投资者,全部吃套。

  自从新的IPO启动后,笔者跟踪了一些分析师对新股开盘价的预测,发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失真,而且有些很离谱。例如,许多分析师预测獐子岛上市价,大多在30-40元,最高也不超过50元,但该股却开出了60元以上,并一路高走到70元以上。又如,对江山化工的上市定位分析,大多数认为是7-8元,没有一个超过9元的。但该股却开了个15.92元,上市以后始终不低于16元。到现在,投资者才明白,该股还有未被分析师提到的占世界第一的DMF等领先产品。

  难道那些拿着几十万高薪的分析师真的对工行开盘价以及其后的走势失算了吗?我觉得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要知道,目前的各大媒体上频频亮相的分析师,大多数供职于券商和机构,应该说,分析师对

股票的价值估值和分析,往往是代表了大机构的看法。在证监会对那些未注册的“黑嘴”严打以后,笔者对部分经过注册的分析师,在公开媒体上的股评进行了追踪,发现有部分分析师的分析“失误”率比较大。随着
证券
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者越来越多,我觉得,对注册证券分析师,也就是“红嘴”的监管也应列入到有关部门的工作中来了。作为监管部门,应该建立起对分析师的考评、监督和管理制度。要对投资者反映比较大的分析师的分析行为,进行跟踪、反馈和考评。对分析师同机构和券商勾结,做唱空买多,唱多买空行为的,应该按照有关法规,给予严厉处罚。(上海 陈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